焦虑之虑
说到焦虑我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不止有过焦虑而且有过较深的焦虑,更且对焦虑作过思考和考虑,是为焦虑之虑。
网图 侵删应当说焦虑在生活中普通存在,但表现程度和危害性却差异巨大,所以认识一下焦虑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先从字面来说。虑的部首是“虍”,《说文解字》曰:“虍,虎文也,象形”,意指虎皮上的斑纹。虍再配个心即为“虑”,可以理解为心乱如虎也。再配上焦即为“焦虑”,虑都快焦了,显然有点可怕。对于“焦”字,即可作形容词解,意为焦焦的虑;亦可作使役动词解,意为使虑焦化,简直就要爆炸。所以可见,仅从字面上看焦虑就不可等闲视之。
进一步看,如果焦虑持续时间长了,程度加深就会成病。医学上称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属神经症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ety)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panic attack)两种形式。焦虑症患者会对某些或有或无的事情紧张担心、胡思乱想、坐立不安,有时还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焦虑的来源虽然千差万别,但不外乎三种表现情况。第一种,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成为事实的事情纠缠不休,属于搞不明白还想搞明白、想放下还就是放不下的情形。比如,对失去亲人思念的放不下,对过往错事的无休止懊悔等。第二种,是对当下工作或生活或学习心存诸般不满,属于想得太多实际做的又不够多,或者努力去做了又效果甚微,接受不了现状却又只能在现状中继续的情况。比如,对工资待遇工作岗位不满意,对家庭关系不满意,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较多等。第三种,是对未来还未有结论或者暂时还看不清楚的事情总是想象会出现不利的结果,算是提前进入忧虑期的情况。比如,对孩子未来学习工作担忧,对工作前途悲观等等。
此三种情况要么是对过去放不下,要么是对当下看不清,要么是对未来找不安。按说,这些生活境况对于常人而言都是常规现象,但是不同的人面对类似的情况其心情的体验、思维的认知以及行为的表现,实在是大相径庭,有人举重若轻、事过如烟散,有人举轻若重、事过如水淹。
实事求是地说,人皆有虑但不至于人皆焦虑,或者说,人皆有焦虑但不至于人皆焦虑症。同样是因为“虑”,有的人只是一时心情不畅,有的人可能会一段时间闷闷不乐,严重点的会夜不能寐,更严重点会导致长期失眠,极端的还会郁积成疾甚至抑郁而亡。所以,日常生活中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正常的虑只是遇到了一时的困难,一时想不开,不持久也不会持续,这些日常的焦虑无妨无碍,事过境迁就自然解除了。
但如果焦虑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发展成病理性的焦虑,就非救治不可了。例如,有人并无客观原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无缘无故害怕大祸临头,担心患有不可救药的严重疾病,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这种异常焦虑,属精神病的一种表现,就有危险性了。而且,当前时代异常焦虑的人不在少数,似乎自己或身边人焦虑的频率越来越高。曾经有项针对2000名成年人的调查发现,62%的人认为生活正变得越来越令人焦虑。可见,现当下快节奏各种卷的生活,令很多人焦虑感爆棚,心理压力过大,以致身心深受其害,所以减少焦虑就非常重要和迫切了。
那么,如何来减少焦虑呢?基于鄙人之经验,总结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法:尽量看得开看得淡看得透。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且事实上能做好这些的人根本不会陷入焦虑。但我坚持认为,不管焦虑轻重都要往这个方向努力。这个过程要给自己两个重要暗示。一个是要认识到并接受,看不开看不淡看不透是正常的,自己难于做到是必然的,不要给自己增加新的心理负担。另一个是不求总能做到看得开看得淡看得透,只要有点进步就要自我肯定,以前天天看不开看不淡看不透,经过努力后变成一个月有几天能看开看淡看透,然后一周有几天能做到,再然后只是偶尔有几天做不到,要在不断自我心理满足和暗示中慢慢调整最终回归正常态。
第二法:努力转移注意力。比如可以去主动运动。运动是心情的“兴奋剂”,会刺激大脑中一种化学物质——内啡肽的分泌,它既能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还能改善失眠、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提高免疫力。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不愿意动弹,但是躺着瞎想只会让心情更糟,所以一定要动起来。也可以去娱乐,在玩乐中消耗时间,减少负面情绪积累的时间。还可以深呼吸、冥想,通过自我安静争取内心的平静,让身体进入休息放松或迷糊状态,从而达到减轻焦虑的效果。
第三法:卸掉焦虑的包袱。该宣泄时就要宣泄,有的焦虑问题是可以一吐为快的。比如通过找朋友倾诉来宣泄不顺心不如意不愉快的情绪。如果不愿意去找他人,就自己来。不妨将影响你焦虑的诸事情列出清单,每个问题分析轻重,分析最坏的情况,问问自己能不能承受,然后逐一列出对策。认真分析之后,会惊讶地发现很多问题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一个解除心理包袱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愁丝愁绪写出来释放掉,比如简书。
总之,一旦发现焦虑等心理问题,不能“无为而治”、一味忍着,必须积极应对,其实解决之道除以上鄙人之三法外肯定还有很多。而且其实,有时候焦虑不过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而实际做得太少所致,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普遍少有焦虑症,因为他们忙着实现目标、没时间焦虑。衷心期望我们远离焦虑症,健康熟睡眠,诸事顺心意。
附: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唐.杜甫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20230921晚八点首稿1221修改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