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感》第五章:超越急功近利的文化 复盘

2023-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A928

书中写道:大人们这么做常常是因为担忧而想出的权宜之计,以帮助年轻人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提前有所准备,但这种立场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不值得依赖的,因为它与人生发展阶段的自然规律不相符,再者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长期稳定的信念,这是一种怯懦而悲观的立场,既不能激发年轻人全心地投入,又不能让他们保持持久的忠诚……

目前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文化实在是太强大、太可怕了。每个人都想年薪百万?实现财富自由?天天谈论着这些急功近利的话题。当然实现财富自由没有任何错误,更重要的是个人成长、实现每个人对社会价值的同时,相信财富也就自然而然的自由了。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是什么呢?人生目标是短期目标和驱使大多数日常行为的动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根源,能让你活得有劲、有韧性、有活力,更能让你有价值。

再回来看本书对于超越急功近利的思想,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1、校园里的急功近利

2、社区和媒体中的急功近利

3、家庭里的急功近利

先来看第一部分:校园里的急功近利

当今的学校衡量学生进步与否的标准几乎完全依赖于他们的考试分数,这也是当下学校里采用的标准化考试,这种标准化考试让学生错失了学习的意义,很难感受到深度学习的快乐。

实际上,学生有可能在十几岁时,突然对化学或物理特别感兴趣,有可能把它们研究得很深入。然而这种标准化考试,对学生拥有卓越的学习、理解能力,以及获取有用的知识方面,没有太多的帮助。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在教学中很少让我们反思“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类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对于接受完整教育的人来说非常重要,这是人生的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动力向前走。

所以教育是应该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对终身学习的热爱”,有了这些核心使命,对意义和目标这类问题的探索应该是构成所有学习活动的基础,注重深层次的目标,让学生可以应用于课堂之外的问题,其实就是深度地学习。

第二部分:社区和媒体中的急功近利

成长过程中,一些运气好的年轻人会遇到成人导师,带他们接触能激励他们的目标,了解实现目标的切实方法,还有一些年轻人通过媒体和教育机构制作的高水平的关于艺术、历史和文学作品中获益。

然而很多的年轻人是被文化中粗俗的、轻浮的和功利的媒体所误导。

年轻人的文化适应能力需由成年人创建一种健康的文化环境,既要有约束,又要能带来激励作用,这样年轻人能领悟到文化信息中的边界—什么是允许做的,什么是不允许的,同时还应该找到积极的榜样—在谋求成就和自我实现时具体该如何做。

这就意味着对年轻人应有正确的引导,是将他们的注意力从短期的、不相关联的目标上引开,转而去追寻能在当下和未来带来意义的目标。

社群化的学习可以让年轻人找到积极的人生方向,从而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寻找到成长之路,当然有一些人会迷失方向,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让我们在社会中更有价值。

就如同我们社群,不仅仅局限在表象的问题解决,而是从冰山下进行改变,从而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共创一片追逐梦想的净土。如今,社群的不少人能在阅读中沉下心、在输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尝试中体悟勇气,最后在一次次反思迭代、一次次被看见中寻找自己的成长之路。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获得更有远见和更为开明的视角。正如早先年代的国际领导人哈马舍尔德曾经说的:“只有将目光投向远方的人,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作为成年人,我们的职责是在充满不确定性、让人感到困惑并且越来越愤世嫉俗的时代,为年轻人提供富有远见的指导。

第三部分:家庭里的急功近利

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天,女儿回家和她妈妈聊天,说:看了一部关于买卖人口的记录片,讲的是年轻女孩们如何被贩卖为奴的。她对发生这样的事情感到很震惊,必须为此做些什么。但她妈妈说:太好了,你可以把它写进大学的申请材料里。因为在美国是通过写申请材料的方式进入大学。

女儿说:好吧,我也是这样想的。

从这件事中发现,妈妈的第一反应不是做这件事情能够带来怎样的思考和意义,而是纯粹为了写进大学申请材料。

其实当孩子如愿以偿地进入到这所学校,也未必适合这所学校,甚至会压力重重。因为这不是她自愿去选择的,而是在看穿了父母的行为动机后所作出的一种糟糕的自我保护,同时也是帮助父母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这使我想起邻居家的孩子,他爸爸是工作在IBM公司的理工男,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读各个学科的书籍,在初一的时候发现孩子喜欢化学,于是引导孩子大量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同时和学校沟通为孩子创造做实验的环境,学校特意派了化学老师协助他做实验,之后他参加了市级和全国级的化学竞赛,在高二时获得了全国化学一等奖,保送到了北京大学。

孩子一但找到了兴趣点,深度地学习、思考、钻研。

真正的教育是家长能挖掘孩子的兴趣,并引导、支持,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去操控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牺牲品。

以上讲的是人们在寻找目标的过程中常见的三类误区,其实目标不是有待完成的任务,而是一个把你和这个世界连接起来的关键。当你真心地关切世界上的某个问题,想要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的时候,你才是拥有了一个真正的目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