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故事

你值得别人扶门吗?

2017-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烟花talk烫

有扶门习惯,是一个人教养的体现。

得到扶门礼遇,道声“谢谢”是基本礼节。

如果一个人存有礼节理念,那么在得到别人“扶门”相助时,“谢谢”二字是会条件反射般脱口而出的。

不过,把给自己“扶门”的人视若空气者,还真是大有人在。

有一次,在单位楼下大厅,背对楼梯口在等人时,听到身后发出“扑扑腾腾”的声音。回头一看,是收废旧报纸的师傅,在拖着一个硕大的袋子艰难下楼。

师傅把一个袋子往下拖一层楼,又返回上一层拖另一个袋子,当时累得呼哧带喘。

站在大厅门边的我,在师傅拖着袋子快到跟前时,习惯性顺手给他扶着门,直到等他把两大袋报纸拖到门外,搬到电动三轮车车斗里,人家也没看我一眼,然后就准备走人了。

举手之劳是送给有礼貌的人的,对没礼貌的人,我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这位师傅,你还真是没礼貌。”

师傅闻言,立马脸红了,回头看我抱歉道:“对不起,刚才,我忘了,谢谢了。”

没再搭理这位师傅,我心想,你不是忘了,是压根儿就没道谢的习惯。

受人帮助道谢是习惯使然,哪里需要想起?怎么可能忘记?

前几天,和一检查组去机场大巴候车厅,检查节前市场价格。

候车厅门口挂着厚厚的棉门帘,双开的,当时正有一拨乘客拎着行李箱往外出。

我和检查组一位领导,很自然地站在门两边,一人掀一片门帘,等乘客外出,纷纷上了停在门口的机场大巴。

二十几人先后走出,没有一个人看一眼给他们掀门帘的我和那位领导,更没有人道一声“谢”。

那些人走了一半时,我心里堵的,恨不得放下门帘,拉着那位领导进大厅。站在门口挨着冻给他们掀门帘,我们不欠他们的啊?!

一群要上机场大巴的乘客,二十几人通通没礼貌不知感恩,如果以概率而论,那么不值得被扶门的人,得有多少?

别人帮你,不是为了要“谢”,但你如果没习惯道谢,以后帮你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少。

对门小宝,年仅3岁,上幼儿园小班。

小朋友不爱说话,但却有给人扶门的习惯。

早晨上班,经常在楼道里碰见跟在奶奶身后,一路小跑着下楼,去幼儿园的小宝。

我走在小宝身后的时候,到了单元门口,他拉开门走出去前,会看看身后的我,直到我走到门边手扶到门,他才松手离开,去追已经站在院儿里等他的奶奶。

这就是教养。

一个3岁孩子能做到的事儿,很多成年人却做不到。

遇到太多林林总总没礼貌没教养的人,你给需要搭把手的Ta扶门,Ta当你是空气或是石头墩儿。

遇到这种人,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依然不会影响扶门行为继续,因为这是习惯,也是教养。

多谢曾给我扶过门的你。

你值得别人扶门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