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专题精选池读书名著赏析

《判决》---拐角遇见卡夫卡,咖啡撞满怀

2018-11-16  本文已影响57人  苏坡拉底

双十一让老公帮我买了一堆书,送货小哥某天晚上九点多送到的。

书到了之后就摞在书桌上,我看着“一摞”,仿佛看着今后一段时间的自家的米桶,心满意足。

近日闲暇,终于有时间做最喜欢的事情:点一杯咖啡,坐在桌边,一本一本撕开塑料封皮,一本一本的写上字和日期。

其中一本书的封底有个二维码,说买书赠一部卡夫卡全集的有声读物,我二话不说就扫了码,又二话不说的全部下载下来,又二话不说的立即点开第一集听了起来......


说起卡夫卡,我对他的印象除了知道《变形记》是他写的,以及很多书评中都会提到这个名字,其余一概不知。为何一直强烈的想要读他,是因为上大学排演话剧时,那些没看过卡夫卡的学生们嘴里像模像样地喷薄着“卡夫卡”和《被背叛的遗嘱》这样的词汇让我从那时起就困惑了。那些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我为何断定当时的主演一定没有读过卡夫卡和昆德拉,是因为能读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人不会把剧演的那样轻浮,更不会刻意把自己的生活演绎成戏剧。如今的我,想对那时的男主角说一句:人生本已足够戏剧,只是你还没看清,待看清的时候,一丝一毫你都可能不愿承受。


扯远了。到底还是因为书柜里那本开封后就没有读懂的《被背叛的遗嘱》一放就是9年。

这期间我没有刻意的去寻觅卡夫卡,却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不小心与他撞了个满怀。手中杯里的咖啡洒了出来,溅到彼此身上,我不在乎。我只想伸手抓过他的衣领,盯着他的眼睛,问一句:《判决》里你到底写了些什么?你为何如此残忍,又能如此淡定。你的心里住了些什么?

我不知道那种仅做描述而不做论断的作家是如何表述自己的心思和情绪的,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每当读到这样的书,我就像疯了一样想把作者挖出来,问问,你到底说了几种可能性。而大多,这些作家顶多就会告诉我一句:人生本就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每当看完这样的书,就会觉得,我乃凡人,对书中所涉及的思想但凡能领略其中只一二,便也不易了。但是那种想要搞明白的想法总是很折磨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判决》,让我心里着实一惊。

其实每个人都是评判者,也是被评判者。到底谁被谁影响,取决于谁在谁心里的分量更重。但是分量重的人往往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而会利用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分量,施加更多的重量和评判以释放自己的压力。

这是一件我们每个人每日都在做的一件事情。故事就那样展开着,没人太在意,若不是男主角突然跳入河中的一举,如一记重锤重重的砸在读者头上、心上,又有几人会问:为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他会死?是什么让他死?等等。

谁会在乎呢?

而平常生活中我们所判决的那些人,不是都还没死吗?我们被判决的过程中,不也是还没死吗?所以谁会想谁呢?谁都昏昏噩噩的活着,继续判决和继续伤害着,继续被判决和继续被伤害着,你撕我拽,互相纠缠拉扯,牵扯不清:父母与孩子之间、恋人之间、兄弟姊妹之间、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

人的感情和关系,就像两只怪兽,总在不受控的疯长,疯长就会去侵占对方的地盘。因此被挤压得一方总会想办法逆转这种被挤压,以使自己得以呼吸。不论在亲情、友情、爱情、种种情感和关系中,总有这样的规律,即,没有绝对的平衡和宁静,每个人都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把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一切调平。包括人自己和自己,也在无止尽地纠缠撕扯着,直到死的那一天。

这提醒了我对太极图的理解。

达到平衡的人,可以得到内心的宁静,未达到的人,不是黑占上风,就是白占先机,情绪情感思想都会如海浪般喷涌纠缠,终日不得平静。好比梦想太多,痛就会占上风,没有梦想,空虚又会占上风。等等等等。


听完一篇短片,又找到原文扫了两眼,发现自己阅读和听到耳朵里,是全然不同的感觉,甚至某一个字刻入眼睛,都会让脑部产生不同的化学物理反应。总之,“卡夫卡有声小说”,这一篇到此为止了。我会去读,不会再去听。

好吧,卡夫卡,我终于遇见了你。

敬你一杯我自己冲泡的咖啡,你们外国人爱喝咖啡的不是吗?

不知下次是否还会不期而遇,也不知下次你又会给我讲什么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