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王先生的日常(51)父母相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1)王先生下班回家的途中,顺便去买了菜。到家拿着两个菜瓜给我,我想起之前有次我要买菜瓜时他的不情愿,没有接他的菜瓜,“我不吃,不想跟你玩了”。
“你确定?你不是喜欢吃么?这是别人给我的,我没舍得吃给你带回来了。”
我没理他,既然还时时处处想着对人好,为什么又要常常说些气人的话呢?我怪他不好好说话,他怪我小心眼,说句话都记仇。
当然每次给我带东西的时候还是值得表扬的,只是因为这几天生他气不想跟他多说话。
就像他常常把客户送给他的饮料拿回来给我,虽然每次只有一两瓶,虽然事实上外面的饮料我只喝矿泉水和奶制品。但是他每次舍不得喝带给我,看他邀功似的高兴,我也会打开喝上几口,剩余的还是让他解决掉。
生活中很多细节,他做的比我好。但是情商低,嘴巴欠,真的很讨厌。
(2)桐宝吃饭时捣乱,自己碗里的不吃,伸手抓我们盘子里的,我们夹着喂他也不行,就要自己抓着吃,有时自己抓到也不吃,扔到地上。
我一遍遍告诉他不可以扔东西,告诉他大家盘子里都是一样的菜,引导他吃自己碗里的,可是效果并不好。王先生没那么耐心,扬起筷子就要敲他,桐宝吓得挤着眼缩着脖子。
“你以后能不能别打他了,你看他现在都胆小了,出去也不敢主动跟别人玩了”
“你看他把菜弄的,脏不?再说随便伸手抓东西,在家也就算了,出去这样行不?”
“出去他就不这样了,再说我不是在教他嘛。他还小,这会儿打他他也不知道是因为啥挨打的。”
我尽量平静地和王先生讨论他打桐宝的事情,希望可以纠正他的某些错误观点,至少要知道他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他明显地认为我是护着孩子,不应该让孩子养成坏习惯。
我也赞同不能溺爱,不能纵容坏习惯,可是桐宝才一岁四个月,达不到他要的说两遍就能养成好习惯的效果。而且我跟他讲教孩子要有方法,不能总是暴力解决。他明显地不服我说的内容。
然后我气得脱口而出:“你小时候怎么不被你爹打死呢?都跟你妈那样,啥都不管不问就行是吧?你妈就是好的坏的,一句话不说,所以才没有教育你,让你变成现在这样。”
“就是呀,不说就行。再说了她说也没用,她老被打击,所以就不说了。啥都是俺爹说了算。”
原来如此。
在我印象中,婆婆就是接送孙女上学、做家务,别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管不问,也不多说话,跟他们家的人也说话很少。家里家外的事情都是公公全权负责。王先生从小接触的就是他爹妈的那一种模式,潜移默化就有了女人任劳任怨,男人绝对主权的认知。所以他常常不服气我说的,虽然事实上很多事我的方法就是比他的好。
可惜他爹是所有事亲力亲为,他是所有事能推就推给别人做,还想要大家都按他的思路做。自己本事不大,还要嫌弃别人做的不合心意。
他受限于父母的夫妻模式,自己的能力却又跟不上,遇事不能好好解决,所以选择了简单粗暴,因为他只有这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父母的相处方式,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还对孩子的处事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原生家庭的烙印,一旦留在孩子的身心里,很难再清除掉。希望为了孩子,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真的做到以身作则,将幸福延续下去。
父母相爱,才是对孩子最基础也是最大的爱。只有满心爱的孩子,才懂得爱,传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