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正在被低配的生活取代
要知道,每个过新年的时候,我们都在朋友圈许下我们的新年愿望:
有人想要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
有人想要身材变成一道闪电;
有人想要成为研究生的一员。
但是,2018年都过去了三分之一,有些人还是怎样,睡觉的睡觉,刷朋友圈的刷朋友圈,这样的生活,想要高配的生活真的很难。
一、 越在舒适圈,越是出不来
这几天,朋友李珑叫我帮忙介绍一份工作,有点疑惑的是一个在公司干了4年的人,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他不好意思的说,被公司炒鱿鱼了。
事情是这样的,李珑刚进公司的时候,还是个热血的少年,干劲十足,任务也尽心尽力,工作后两年得到部门领导的赏识,升职为小主管,李珑很自豪,准备在岗位上大干一场。
但是后来他发现,同级别的主管每天都清清闲闲,照样坐在位置上,他开始动摇了,为什么自己要那么拼呢?职位,大家一样,挣得差不多,还不如像别人一样,轻轻松松。
于是就这样,大部分的工作丢给下属,自己刷微博,看电影,好不清闲。有次我提醒他,别在舒适圈呆久了,到时候想出都出不来。
结果,一语言中。
第四年,公司大规模的裁员,3个月未达标的全部辞退,李珑开始慌张了,正准备重整旗鼓,却发现每天混吃等死的生活已经刻到骨子里。
坐在电脑桌上一个小时,就忍不住的开始刷朋友圈,做出来的策划案总被全员否决,他落下的思维太多,跟不上公司的节奏,被辞退在所难免。
要知道的一件事是,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一,就是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在越来越低的配置下,活的理所当然。
二、什么是低配的生活
现在的社会是现实的,如果你没有背景,就没出头之日,但也有人说,这样清闲的生活不也挺好的。最可怕的是,一生碌碌无为,还要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低配的工作之外,更多人拥有的是低配的生活。
很著名的一句话是,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间房子,一根网线,一个外卖电话,然后,这个人就废了。
前段时间遇到了好久不见的佳佳,学生时代她是班里的班花,但是如今才30岁,发福的像中年妇女。
和她聊过才知道,毕业后她不想上班,想再家呆着,辞职回家回到小县城,靠着父母的接济,再加上一点做微商的收入过日子。
县城都是年纪较大的人,她没什么朋友,在家宅着,很少出门和别人交流,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精神满满,经常通宵看电影,无节制吃各种垃圾食品。
也许是太长的时间没有和人交流,跟她说话的时候,她的眼神飘忽不定,显得漫不经心,整个脸色也是差的不行。这种低质量的生活,完全改变了她的心智和外表,甚至是以后的人生。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当一个人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去做同一件事情,不再花时间提升自己,低配的生活将永远伴随着你。
三、不低配、不将就
网上有条信息很火,一女子35岁硕士毕业,还是摄影师,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但是去相亲角的时候,得到了满满的讽刺:硕士学位没有用,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情况,相当难配。
甚至还有位中年男子将她比作郊区的漂亮房子:这里,男人是银行卡,你有钱就可以买房子,女人则是房子,长得可以,没结过婚,这个房型是可以的,但是年纪大了,所以房子的所在地是郊区。
身边恰好也有一个女硕士,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她不是去相亲的路上,就是在相亲的饭桌上,我劝她,既然不愿意去,推脱掉不就完了么。
她却说:“没办法啊,我爸妈总说我虽然学历高,可是年纪毕竟大了,我自己也这样觉得,30出头,真的没有什么退路了。
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我就放低要求呗,找一个差不多能将就的,如果不去相亲,以后就只能被更差的人挑挑拣拣了。”
听完汗颜,只是因为年纪大了,一个高配的硕士生就只能选择低配的爱情了吗?只是因为年纪大了,便一味降低要求,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大打折扣吗?
就算最后相亲成功,两个人步入婚姻,低质量的婚姻状态更让人受尽折磨。
有人认为婚姻是搭伙过日子,谁都一样,其实婚后你会发现,没有爱的婚姻,是心的牢笼。
有了责任和义务,不爱就得将就着孝顺他父母,生孩子,一家老小跑腿做事情,两个人的日子没有单身的爽。
这个就是低配的生活,低要求、低准则、低目标。
你想,在工作的岗位上大展宏图,碰壁之后就想着无所谓,只要按时发工资,差不多就行了。
你想,健身,学习烹饪,过精致生活,结果没坚持几天,还是觉得床上舒服,外卖方便,反正饿不到就行。
你想,嫁给爱情,不去扩宽交际,后来年纪大了,家里又催得紧,心想算了,找个差不多的得了。
你,总是在降低自己的标准,退而求其次,以为这样会获得更好,但其实是去的更多。
要知道: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不要总是待在舒适区不肯迈出第一步,也许试一试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景色,会发现高配置生活的精彩。
哪怕年纪大了,哪怕能力不够,只要愿意去拼,高配的生活总会属于你。
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