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给孩子哭的权利

2023-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青青的世界

        做父母的最怕什么?一是孩子生病,二就是孩子哭。今天我们就聊聊“哭”的话题。

正确认识哭

        哭是孩子释放情绪的通道,所有被压抑的情绪终将以某种方式发泄出来,不是对内朝向自己,就是对外朝向别人。

        无论男孩女孩,允许他们释放并直面情绪,给他们想哭就哭的权力吧。被理解孩子,才能有同理心,不被限制情绪的孩子才是幸福的。

这么做,比让孩子“不许哭”更好

        尽管知道了哭真相,为什么我们还是很讨厌孩子哭?

        有一个很戳心的解释是:你缺乏“处理孩子哭”的能力。面对孩子哭,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1.要处理孩子的情绪,先安放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说过:“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哭,根源是自己内心深处复杂的情绪没有安放好。

        孩子的哭,不仅让我们手足无措,还让我们产生“自己没有把孩子照顾好”的负罪感;

        另一方面,我们小时候的哭,被父母制止、压抑,如今孩子的哭,唤醒了我们童年的悲伤记忆,为了避免忍受那种痛苦,我们就会选择让孩子压抑和克制。

        面对孩子哭闹不止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们想真正看到孩子的需要,还是只想发泄自己的情绪?

2.替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和需求

        如果孩子的语言能力比较弱,遇见不开心的情绪,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需求时,就会急得“哇哇”大哭。这时候,他的哭,是在寻求你的帮助。

        如果我们能走过去抱抱他,替他说出感受或需求,孩子的心情得到安抚,情绪多半会缓和下来。

        刚打完针哭泣的小男孩,只要有一句肯定:“打针是很痛,疼一下就没事了”。他就能放下心中的惶恐与不安,渐渐停止哭泣。

        当孩子情绪稳定以后,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标识情绪,告诉他,遇见困难的时候,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去哭。

3.不给孩子哭的“特别权力”

      有些孩子哭时,父母为了阻止或者“安慰”孩子,就会赋予孩子一些特权。允许孩子哭,不等于向孩子妥协。规定每天只能看20分钟动画片,孩子看完了还想看,父母不同意她就哭。

        这时,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对孩子表示理解:“妈妈知道你还想看动画片,不让你看,你很生气、伤心。”“你可以哭,你也可以来找妈妈抱抱,但是已经定好的规则我们必须要遵守。”

        用一种更为理性的爱,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有原则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4.生活是需要眼泪的

        哭,曾经是我们来到世间的第一声报到。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哭的权利开始被限制。

        哈佛大学讲师苏珊·大卫认为:一味的地强调正面思考,忽视负面情绪,情绪敏感力就会不足,孩子会无法敏锐体会到他人的感受。

      《幸福三重奏》中,在“男孩不许哭”的教育观念中长大的汪小菲,把受伤的手默默藏进口袋;面对哭泣的大S,不知所措地走来走去。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情绪,也看不见别人的情绪。

        哭泣是一种能力,一种会感动的能力,一种懂柔软的能力。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允许孩子痛痛快快地哭吧!

        生活是需要眼泪的,从不哭泣那不叫生活。会哭的孩子,才会明白勇敢,才能学会坚强,才将懂得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