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14堂必修课》第十三课 提醒与鼓励
第十三课
开创明智而满意的职业生涯——提醒与鼓励
【第一个原则:了解你的局限,选择你的病人】
【第二个原则:始终照顾好自己】
【第三个原则:划清界限】
如果你怀疑自己已经划不清界限,就询问自己以下一些问题:
做一名咨询师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影响?
我是否已经成了求助者的替身?
在心理咨询之外的环境中,我能充分满足自己的需要吗?
我还有自己的激情吗?
我充分享受生活了吗?
我是否愿意接受合理的享乐?
我正在做的事情是我想做的吗?
【第四个原则:注意别受到心理创伤的传染】
【第五个原则:懂得相关的法规与伦理】
威廉·赖希 提出,每一种正移情的背后,都
潜伏着负移情。你逾越咨询关系的框架可能是出于好心,甚至在正移情的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是当移情发生了转变,你的一切行为都会在消极的情感状态下重新被解读。当咨询室所在的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你和求助者改在公园里见面,这似乎是一个解决场地问题的好办法;但是到后来的某个时间,你的做法可能被解释成约会、勾引甚至更重的事情。咨询关系变坏之后,看起来很像充满仇恨的离婚。
【你该选择哪种治疗流派?】
好的导师所具备的才能、智慧和成熟度,与他们推崇格式塔还是认知行为治疗相比,要重要的多。
当你拿着一把锤子,就可能觉得很多东西看起来像钉子。对某一门派疗法的虔诚信徒来说,所有的患者似乎都要用他们认为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来治疗。其实,咨询方法都建立在理论推测的基础之上,这些理论推测不过是看待现实和体验的某种方式。检验任何疗法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对某位患者是否有用。总之,四种主要的心理治疗模式都很重
要:对于个人与家庭、意识与潜意识、认知和情感,我们都要加以考虑。那么还有选择的必要吗?应该灵活运用它们,把它们都整合到你的治疗方案中去,并且对可能起作用的疗法都保持开放心态。只要对你的患者有益,一切治疗方法都可以使用。你还要认识到,你遇到的患者也可能需要某种你无决提供的治疗,所以你还要熟采心理卫生行业的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