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络贷套路的年轻人们
这几年,大学生不堪被套路贷而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很容易落入网贷的陷阱?有人说,因为年轻,涉世未深,容易被套路。有人说,国际化的同时,年轻人受西方思潮影响,消费观念和老一辈已然不同。有人很深刻的说,很多人缺乏安全感,不相信将来,因为将来太遥远,太多不确定性,太渺茫。如果提前刷卡就能买到当下的安全感,占有物品可以摆脱内心的焦虑和恐惧,那么即使知道提前消费的必然结果是万丈深渊,他还会会义无反顾地递上信用卡。
那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为何缺少一种警惕?那些明知有深渊的人,为何又不能等待?这背后有一份焦虑——我想要马上就要,没有的话我简直就要死了,只要可以,代价大点又算什么?
为何马上就要,而不能等等,在自己有条件的情况再获得?我们将此称为没有延时满足能力。而这样的一份缺乏,我们在小孩子身上经常看到。
小宝宝本身是没有延迟满足能力的,饿了就要吃,否则内在的饥饿如魔鬼般咬噬,伴随着强烈的死亡恐惧,他是很害怕和绝望的。六个月内的宝宝,尽量及时满足他,创造基本的安全感。
当孩子有了安全感,了解我饿了,妈妈会给我吃的,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延时满足。这是个让人焦虑的等待过程,大点的小孩经常会抗议,我就是马上要,不给的话,我就哭,就闹,就在地板上滚。怎么办?父母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很重要:你得不到,所以很难过,这种情绪是允许的,但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不行就是不行哦!要在某个时候才可以!较小的孩子,就抱着他,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较大的孩子常常不愿意被抱着,可以陪伴着让他自己冷静下。在人多的地方,则先带离到较为私密的空间,莫在大庭广众下教育孩子。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坚决,他不会因为父母不给他而感到不被爱,并能变得有原则有耐心。
另一个问题是:物化的爱,物化的自我价值。
父母很焦虑或者很忙碌时,在孩子需要陪伴时不能花时间,而只是花钱买些东西(玩具)来补偿他,孩子就会把父母的爱与父母给予的物质相挂钩。为了寻求与父母的链接感,就要有物质(购物狂的可能原因之一);也因为物质代表父母的爱,有了它,就证明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爱的,因而特别渴望得到。
还有一个问题:虚荣心与攀比
虚荣心与攀比的背后,又是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要有可以增加自己资本的东西,为了这个资本,我可以不计代价——总比被嘲笑是、被排挤好。
可见,从婴幼儿时期到整个成长的过程,父母自己的情绪稳定,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关注与爱,对孩子的足够的赞美,才能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而不被内在的焦虑吞没。这份焦虑不仅可以是被网络贷套路,甚至会被诱导卖肾卖卵,或是更严重的后果。
-------------------------------------------------------------------
没有被“养好”的小孩怎么办?
有的人看到前面说的,发现自己是个没有被养好的小孩,很愤怒很委屈。当我们已然是现在的自己时,我们可以怎么做?让自己消沉着,并且怨恨着父母,还是自己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武侠剧里,梅超风,东方不败,李莫愁,灭绝师太,都带着深深的恨,这份恨里,有对自己的(因为不够好所以不值得被爱),有对他人的(你伤害了我),无论哪一种,你看,她们都很不幸福。恨,是无法让自己幸福的。
我们去看父母,很多他们没有注意到的伤害,源于他们自己的局限,哪怕他们其实已经竭尽全力的做父母了。有个朋友讲到,前几天他升起一种情绪,他母亲以前会讲他爸怎么不爱他,怎么想要抛弃他,他突然恨他的母亲,她怎么可以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呢?当他站在母亲的角度,看到,其实有些事情对他母亲也是创伤。他母亲自己解决不了,无意识的想要让孩子也帮忙解决。他想到父母的一些点滴:半夜背着发烧的他去诊所,因为他胃痛,天天给他蒸饭……父母是爱他的。
看到那份爱,也看到那份局限,我们只能接纳和哀悼——没有理想的父母,亦没有理想的自己。过去的部分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有未来。未来,你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生活呢?
又有人问:自己想要的部份,有时是不是会和原生家庭的印记和缺失分不清?
所以,觉察和认识自己很重要。在觉察中区分,驱动自己的是什么?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每个人都值得,也都配得,一切的美好,而这一切,只源于自己对自己的允许——我允许自己是自己,我允许自己实现自己,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我将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