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记之跪小婶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26人
文新点心
除夕夜。我,一个二十四岁的男人,给并不爱戴,也不亲近的小婶子磕了个没有红包的头。
小婶子的九岁儿子正在不停地磕响头,给他亲二爹磕。孩子亲二爹我亲二叔笑得可以用"癫狂"来形容,用歇斯底里形容都不过分,笑得让我怀疑是不是把一年在遭到的"屈辱"都撒向孩子。我妈笑,二婶笑,孩子她妈我小婶竟然也笑。弟弟妹妹们笑得更厉害,"哈哈"地大笑,向前俯,向后仰。
我是教师,也笑,却笑得有丝愤怒。
磕一个头赚一块钱,这就是磕头的动机。小孩磕一个,大人盘坐在高高的沙发上扔一块钱纸币。一手扔钱,一头响地,不扔钱不磕头,不磕头不扔钱。
难道,长辈对晚辈的关怀,是居高临下地扔钱?难道,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不停地磕响头?
我信奉"白板说",环境造就人的性格。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情境,是淡漠人情,只重金钱的势利小人的摇篮。
孩子磕了十个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在大笑的浪潮中喊道:"郭强强,你一个头一块钱可亏,啊?"
"对对对,一个头十块,不不不,我要五十,我要红票。"这样的回答让我感到悲哀,孩子误会了我的意思。
头是不磕了,原因却是嫌钱少。我打赌,要是给他讲磕一个头十块钱,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五块钱一个头就能刺激孩子一直磕到头晕。
"磕头哪有要钱的,继续磕。"吵吵中也不知道谁喊了这么一句。是感觉春晚不好看,不如现场看戏过瘾,想继续现场看杂耍不成?
"不要钱你磕,给俺妈磕。"孩子来了这么一句。
对着郭强强,我强调几遍我磕头不要钱,毫不犹豫地给小婶子磕了个头。
只希望,在九岁的郭强强心里画个问号——磕头为什么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