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英语还重要吗?点赞第一的回答是——英语可以差,但你的口语一定要好!
①你记住了1万个单词、将语法书倒背如流、英语成绩名列前茅、英语证书一大摞。
②但你的口语差,看见老外张不了口,说话吞吞吐吐、词不达意,没有人会认为你的英语好,升职加薪永远没有你的份。
③如果你的口语很好,即使从小英语成绩吊车尾、没有任何证书,别人也会羡慕地看着你说:“哇!你的英语可真好!”短短几行文字,竟把中国社会中,英语所处的尴尬境地描绘得入木三分。
01.
俞敏洪曾说过:中国人在学英语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小时候,妈妈嘴里“隔壁家的孩子”蕾蕾,从小品学兼优,英语考试从没下过前3名。她最终不负众望,以英语140的高分考进了985名校,还没毕业就拿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offer。这看起来是一个美满的结局,然而……家长老师都没有发现:在蕾蕾耀眼的英语成绩下,掩盖着她极其糟糕的口语。①她的发音别扭,带着一股中式发音的奇怪腔调,好几个国外客户以“不专业”为由,拒绝与她合作。
②她不懂口语节奏,没有“抑扬顿挫”,做presentation时被领导直接叫出办公室:让她学好英语再回来!
③她不了解日常口语表达,去国外出差,服务员一句“How do you like your coffee?”她想了半天,回答:“Yes,I like it.”被同事们嘲笑了一整个夏天。
后来蕾蕾被公司辞退,发了一条朋友圈,配上了她所有英语证书的照片:“我花了20年的时间,换来了这堆废纸。”
英语当下,英语好坏的评判标准,已经和成绩无关!在中国传统教育里,评判英语好坏的标准就是英语成绩。上学时,逢年过节,亲戚问你英语怎么样。你的回答必然是“我期末考了xx分”、“我刚考过了英语x级”……当你步入社会之后,领导问了你同样的问题:你的英语怎么样?你不会掰着手指列举自己过往的英语成绩、也不会摸出两本证书放在领导面前。你只有两个答案:
①自信地告诉领导:我能和老外随便交流。
②摆摆手说:我……我不行……
显而易见,评判英语好坏的标准,已经从英语成绩变成了英语口语。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如果你的口语好,即使你的英语成绩很差,一开口,别人也会认为你的英语很棒!你不需要——
①每天花4个小时背单词、记语法
②担心没有任何英语专业证书
③逼着自己听大段大段的VOA或者BBC
……
别人在意的只是你能不能把英语“说”出来!
许多人留言问我说:“老师,我现在才开始学习口语,还来得及吗?”
当然!
据统计:在美国,中国人只要掌握180个核心句型,就足以应付日常生活中95%的交流情境。这个观点初听时可能会觉得很荒谬:“我背诵过上百篇新概念文章,每篇都有几十句话,口语不也是磕磕绊绊?”这是因为当我们突然面临一个场景对话时,至少需要3步才能说出口:
①想单词。
②想语法。
③把单词和语法串起来。
例如:以下的3个场景,请用英语来表达(思考2秒钟)
①他不好好读书,大字都不识几个
②他喝多了,站都站不稳了
③时间太久了,我都快记不得了
答案是分别是——
①He is well-nigh illiterate.
②He drank too much and staggered to his feet.
③It’s been so long,I can only remember vague flashes of that.
如果你不懂“ illiterate、staggered、vague... ...”这些单词,你在第①步就结束了。
即便你单词没问题,每个句子的语法也不一样,你在第②步就结束了。若是想不通这一点,你只能继续抱怨:为什么我学了10多年的英语,却依然学不好?而那些搞明白这一点的人,把背单词、记语法的时间,用在口语学习上,已经在职场上平步青云。在之前工作中,我认识了一位外企的总经理助理。老板出国的行程安排、会客接见、报告展示,她都安排得面面俱到。英语说得极好,深得老板喜爱,不到2年薪资涨了3倍。有一次,我拿着报告里不懂的单词,去问她怎么用,结果她看了半天跟我说:我也不会。我顿时大吃一惊,她才告诉我:“其实我有很多单词都不认识,做报告时,很多语法也不准确。很多人以为我是海归,其实我只是口语好一点而已。”要知道,语言的表达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可以相互替代和转换的。180个句型,并不是只有180个含义,一个句型也可以举一反三,在不同场景中任意变化,变成至少6种不同的句子。学会这一句,你只需花费10分钟,却能抵过别人学习1小时!而学会180个核心句型,你可以灵活自如的拓展成1000+个口语常用句子,也就意味着你完全可以在面对97%的生活、工作场景的时候,进行无障碍交流。这些仅靠背单词、练语法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样的效果非常显著,许多私人外语培训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屡试不爽。但同时,价格也非常昂贵。很多英语学习者只能自己硬琢磨,但这180个核心句型的归纳与深度讲解,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和灵活运用,不仅需要非常深厚的专业语言知识沉淀,还需要常年积累、研究语言素材。一旦离开专业的指导,价值就会显得非常薄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