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感”如何把控
清明假期写了一个故事,网友的评价有好有坏,引发了我对“节奏感”的一点思考。
01 节奏感的评判标准
与氛围感、代入感的因人而异不同,节奏感是客观的,并具有统一的标准。
什么样的文才是节奏感好的文呢?
一句话,张驰有度。
“文似看山不喜平”,节奏感好的文必定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有高山险谷亦有茂林修竹,有曲径通幽,又有峰回路转。
02 影响节奏感的因素
上述的是最理想的状态,写过文的都知道,自己的手常常会不受控制,一写起来像脱缰的马,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影响节奏感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功力不够,二是心态不稳。
一、功力不够
功力不够怎么办?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写。
尤其要写长篇,更要写大纲。
虽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不喜欢写大纲,但是写文章是“一维”状态,与你发生关系的只是面前的一个个文字,写作的过程始终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把文写成了什么样子。
现在写文我都要写大纲(包括这一篇小文),哪怕聊聊几个字,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始为终,在知道结局的前提下出发,从结局推导过程与开篇。
当你摇摇晃晃地构建了几个长篇之后,你可能会觉得写得太烂了、写崩了,不要慌,再写个短篇试试,保证手到擒来。
二、心态不稳
不要觉得自己心态好,心态不稳的影响比功力不够还要大。
心态的影响一方面来源于作者本人。
尤其是写长篇的时候,就像万里长征,开篇往往兴奋过度,此时容易用力过猛,写得天花乱缀,真正吸引人的东西却不突出;
中间难免会疲惫和懈怠,而故事的中间部分往往是最关键、最需要认真打磨的,若精力不济容易结构散漫、后劲不足;
经过艰难跋涉快要完结的时候,作者又要兴奋一波,看到终点近在眼前往往会心浮气躁,可能有些情节还没交待完毕就草草结尾,这也是读者指出的我的问题。
心态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外力。
读者的夸赞与抵毁,阅读量的高低变化,都会对作者造成一定心理压力。
读者非常喜欢某一人物,你还会把他写死吗?读者骂你写得烂,你还会继续写下去吗?读者把你捧上天,你还能以平常心把文写完吗?
或者你的文根本没人看,点击量聊聊,好不容易有一个评论还是刷广告的,你还能坚定地完成你的作品吗?
这些都对全文节奏感的把控起到重大的影响。
03 短篇故事的节奏感
短篇故事一般都是三段式结构,即“起—落—起”,以言情为例,“起”指男女主相爱,幸福甜蜜,当然相爱过程可以加一点波折,让开篇既精彩又甜蜜。
“落”指他们遇到了困难,有干扰因素使他们不得不分离,干扰因素可以是很多种,大家都很熟,不再赘述。
后一个“起”是男女主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又走在一起,最后升华甜一下。
这是个很俗的俗套,但是很多故事都是这么来的,长篇也是由很多个短篇嫁接而成,若想写好故事文,不要好高鹜远,不如先踏踏实实写一百个俗套的、通俗的小故事。
我现在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