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影视艺术赏析|伯乐推文备选简书影视|伯乐...

《流浪地球2》: 对“生命”的重新定义

2023-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米素雅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大年初五晚看了《流浪地球2》,刚看完就开始写影评,没写完就开始忙上班的事,忙到现在还是很忙,都没有怎么正式回访简友们很抱歉,我把简友们的来访点赞都做了登记整理,我会逐个回访。再说回这篇影评,这样被打断了之后就一直没写完,待在我的私密文件夹里几乎被我遗忘了,这两天翻出来,趁有一点点时间赶紧写完。

    《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1》的前传。我特意不看任何影评,在不受任何干扰的前提下写下属于我自己的感受。

米米大年初五晚在电影院拍的画面

    一部电影无论多么气势恢宏,最后能留下长久记忆的永远都是直击灵魂深处的“情”和“思考”。

      当年我看《流浪地球1》震撼无比、激动不已。时隔多年让我再回想这部电影,我脑海里依然能清晰浮现的几个画面是:镜头一:刘培强牺牲的那一刻,他微笑着说:“儿子,你这回一定能看到爸爸!”他儿子理解了,释怀了,呼喊阻止却无能为力。镜头二:很多救援车极力奔赴出现危险的地点进行“饱和式救援”体现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镜头三:刘启的外公摘下破裂的头盔深情凝望他从小长大留有一切美好回忆而如今已面目全非被冰雪覆盖的上海,嘴角微微一笑然后瞬间结冰永远定格在自己的家乡故土。《流浪地球1》给我留下最深的感受是:在同样遇到太阳危机时,外国拍出来的电影更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中国电影则更注重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对家园不离不弃,所以就算要走也要带着地球一起走,并且要经历2500年需要一百代人的努力,这种“中国式”思路外国人可能很难想象。

      而《流浪地球2》给我的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演员的“年龄感”把握到位

      这部电影讲述的时间跨度很长,刘德华、李雪健对角色不同年龄的演绎把握得非常到位,我通过二位的演绎深切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年岁和经历的增长(沙溢这一块表现也不错,吴京在影片中就相对“冻龄”了一点🤭)。尤其是刘德华,他刚出场时我觉得:哇!刘德华现在真的好老了,我是真心认为他好老了,后面过了14年之后更老,但镜头多次切换他回忆年轻开车那一刻以及最后他以数字形式存在和数字女儿在一起改变人类命运的那一刻,哇塞这也太年轻了吧,这就是三十几岁的样子啊,多一岁我都不相信哎(≧∇≦)/~哎哎理智点,米米自己画个妆打光找角度拍出来一样是20几岁的感觉好吧- ̗(๑ᵔ⌔ᵔ๑)

直击人心的“大爱”

      大爱方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各国不同年代不同型号的核弹引爆密码无法短时间内完全破解,最终只能选择启用了人体引爆核弹的方案,沙溢饰演的“张鹏”带头说了一句:“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然后各国飞行领头人都说了同样的话,各国50岁以上的飞行员都出列以后,老一辈飞行员和年轻一代飞行员相对排列、敬礼,那一刻真让人泪目。

      而更打动我的是:他们到达月球之后,需要根据说明书处理一下自己负责引爆的核弹,在即将牺牲自己之前,他们的工作是那么的平静认真,就像在做很普通的日常工作,做完就可以回家吃饭一样。甚至刘培强想跟他们沟通,他们尝试回应之后过一会儿也表示“我很忙哦,我要工作啦。”真的让我无比敬佩。而进入引爆倒计时的最后一分钟内,他们通过设备互相聊一些例如钓鱼的家常,张鹏说:“一分钟怎么那么久呢?”这种镜头真是让我热泪涌出难以忘怀。

直面人性的“小爱”

      相比起《流浪地球1》满集的“大爱”,《流浪地球2》则处处见“小爱”。

      刘培强和韩朵朵在空间站你侬我侬,违规恋爱送花,遇到敌人入侵时韩朵朵竭尽全力击败敌人后第一次话竟然是咆哮“你弄坏了我的花!!我的花呢!!”最后方舟空间站坠毁,多少人伤亡,但刘培强看到护在怀里的韩朵朵没事时,两人相视幸福一笑,仿佛此刻这世界就只有这两个人一样,那一刻根本不用去担心人类命运世界危机,只要你没事我就幸福。

    当刘培强面对机器人莫斯的提问,他微笑着说如果他入选,他就可以不占用进入地下城的名额,他的妻子就可以以监护人的身份陪他儿子进入地下城。但冷静的莫斯跟他分析:“根据你妻子的生命体征,只剩下八十多天的生命,您还有一个亲人,就是岳父韩子昂,所以您的最佳选择是由岳父韩子昂陪你的儿子进入地下城。”但刘培强显然对这种正确的选择感到焦躁不安,企图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语言回答唬弄过去逃避这个问题,但当莫斯反复让他做出表态时,他几乎要踢凳子愤然离去。这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在刘培强心里,相比起岳父,妻子韩朵朵才是他最爱的人,是他第一个想到送到地下城保护起来的人,哪怕妻子的生命已经快到尽头。

      沙溢饰演的张鹏是刘培强的师父,他私下打好招呼不让刘培强入选,目的是不想徒弟面临生命危险,这是在大义面前体现的真实“小爱”。在张鹏面临即将执行引爆核弹永远灰飞烟灭之际,意外得知刘培强也在月球,他表面指引刘培强来见他,事实上是骗他去到了一个停有返球飞船的地方,最后本来氧气储备不足必死无疑的刘培强居然能赶在月球爆炸之前及时返回地球捡回一条命,这种师徒爱实在是太感人。

    另一方面,马兆老师在面对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失去妻女时给数字生命留了后路,而图恒宇这个角色最具争议性的,但也是人性刻画最饱满、让我印象最深刻最打动我的一个角色。在经历家庭灾难失去至亲之后,图恒宇的性格敏感、孤僻。他为了完成女儿一辈子具有意识的数字生命,盯上对人类赖以希望的建设有重大意义的550C设备,那一刻似乎不用去考虑可能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在550C设备被毁坏之后,他贡献出550A设备和密码的条件是以后要让他继续完成女儿的数字生命,给女儿完整的“一生”,并且是再三向马兆确认答应他的条件之后才贡献出来。他一直寻找机会延续女儿数字生命多次违规操作,最终入狱。在人类命运最后生死关头需要他去北京执行任务时他本来也是拒绝签字执行的,后来马兆拿出他女儿的数字生命芯片,他怀着那么一丝希望才终于签字了。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女儿!“拯救地球”这种所谓的伟大任务也只不过是他想延续女儿数字生命的附加条件而已,你可能觉得他自私、狭隘,但这的确是他真切的感受和真实表现,失去了至亲、失去了希望,那这个世界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没错,这确实是“小爱”,但这种爱才是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这种爱才是最真实的、这种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小爱”超越了一切——这就是人性!

      最终,在地球和人类命悬一线的末日时刻,被图恒宇“小爱”支撑下竭力制造出来的具有自主意识的数字女儿“丫丫”凭借无限的记忆力说出密码,和数字爸爸一起拯救了地球!

对生命的重新定义

      这部影片我最欣赏的地方,就是对生命的重新定义,赋予“生命”这个概念更多的内涵和外延,这种思想贯穿了整部影片。

      影片前部分韩朵朵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多次跟刘培强说的一句:“我一直都在呢。”是啊,生命“在”与不“在”,全靠自己的定义,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如果与你没有关系,那他在你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有些曾经的朋友,微信一删、互相取关、不再联系,那这个朋友也不复存在了;即使是亲人,外出求学打工或者远嫁远游,一旦没有消息了,那到底是“在”还是不“在”呢?

      其实,我觉得“存在”就是一种磁场,当你“想”的时候,磁场就存在,“想”得越强烈,磁场就越强烈。“想”的时候,对方的形象、爱恨情仇的感觉就会在脑子里呈现,不管对方远在天边或是早已去死,他/她/它依然是存在的。又如我们平常在阅读古人的书籍佳作时,用心体会他当时的感受,隔着时空神交,此刻这个古人已在你“脑里”复活,也是“存在”的。所以,一个人死了其实还不是真正的“死”,什么时候才算真正“死去”?应该就是被全世界都遗忘了的时候,自己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不会再有任何机会被别人想起的时候。

    在马兆多次提醒“丫丫已经死了!”图恒宇却说:“你没有资格这样定义生命。”在最后保住地球,人类得救的时候,周先生也感叹这种力量,说出了:“不管生命以何种形式存在。”

      看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电影中这种对生命的重新定义,体现出远高于一切的价值,有人可能会说:数字生命是虚妄不真实的,是一种自我欺骗。但“真实”难道不是“虚妄”?“虚妄”难道不是“真实”?在真实世界中被人欺骗被人利用突遭变故,一切恍如昨日,如做了一场梦,这是“真实”还是“虚妄”?又比如我们日常做梦,有时梦中笑出了声,有时又惊出一身冷汗,那梦境中的你是不是你自己呢?如果不是你自己怎么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这又是“真实”还是“虚妄”呢?

      所以无论你觉得这个世界是幸福的热闹的,还是苦难的孤独的,其实都是真实的,全是自己用心体会创造出来的一种“境相”。“境”由心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境相”中一切形式存在的六道众生皆平等,这也体现了佛学的理念。

信念教育的意义

      全片最让我感到疑惑的地方是:当控制中心显示图恒宇已牺牲时,北京线路还没接通,但时间基本到了,周先生还在竭力大声再三强调:“我说了,时间一到就点火,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但那时控制中心都显示了真实的人全都死了,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痕迹,而且万一北京线路没接通就贸然点火,全球会因为不平衡毁灭得更快,周先生当时也完全不知道会有两个没有真实生命的数字人在做最后的努力,仅单凭他自己的信念执意坚持,我认为周先生这种表现值得商榷,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影片为了渲染信念力量效果故意做出的情节安排。

      不过有意思的是,看这部影片时,我11岁的女儿坐在我旁边,前面有很多打斗的场面我不敢看,都躲在女儿怀里,这两天我想写完这篇影评,于是跟女儿说:“你也写一篇观后感吧,你看屏幕的时间比我长🤭。”女儿说:“不写可不可以?”我说:“写一个吧~”女儿说:“可是我不想写这个,我写别的可不可以?”我撒娇说:“你就写一个嘛~我好想知道你看这部电影的感受与我有什么不同?”

      最后我11岁女儿“柚弦_羊咩”给我面子写了一篇《流浪地球2》观后感,我看了并与她交流之后惊讶地发现,女儿最难忘的部分竟然就是我质疑的部分,最触动她的话就是周先生那句:“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

      这个发现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真的不能妄评一部电影,自己质疑的情节可能恰恰就是对别人最具深刻教育意义的部分,比如这部电影,给孩子和成人的感受是如此不同,成人质疑的东西有时在孩子心里是坚信不疑的。我深切体会到为什么从小要对孩子进行信念教育、理想教育,因为他们纯粹,他们对信念力量的吸收特别强,强大的信念力量所产生的磁场承载并托举青少年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