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悲情的城市:百年内遭两次浩劫,世人只记住第二次
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讲述台北景象,让人倍感压抑,整部电影里几乎见不到丝毫笑容。然而,近代还有一座城市更为凄惨更为悲情,在一百年之内两遭屠城,至今有冤无处申,更为可怕的是:世人只记得第二次,对第一次屠城的缔造者,还给予各种吹捧。
这座城市叫南京,至今中国城市中,只有两座城市被誉为“京”,即北京和南京,可见城市的地位。接下来,笔者就和大家聊聊南京百年内的两次浩劫。
(曾国藩)
第一次浩劫:1864年
1851年1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江宁,定都于此,改为天京。
1864年8月,曾国藩缔造的湘军攻陷太平军首都天京,拉开了近代南京第一次浩劫。
曾国藩最信任的幕僚赵烈文:“秦淮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湘军进入南京后的景象,和1937年的有什么区别呢?)
当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南京城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而经过湘军的浩劫,史载南京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没有,全城几乎变为空城。有人戏称:湘军攻下南京之后,年轻女子无一幸免,每个小兵都发横财。
对于南京当时有多少人究竟死于湘军之手,湘军自己估计:20—30万人。但后人认为不止,因为太平军攻入南京之时,南京并没有损坏,当时接近百万。加上太平军带来的人口,保守在100万以上。
1875年,南京人口仍不及五十万人。可见,被湘军屠掉的人口估计远超30万。
(日军进入南京之后,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
第二次浩劫:1937年
1864年,日本离明治维新开始还有5年,还很敬畏中华文明,也是西方列强的嘴边肉。
但在73年之后的1937年12月13日开始,却能肆虐中华大地,在南京制造滔天罪行。
关于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介绍了。但遗憾的是,至今日本对此仍然不认罪,甚至还曾暗害揭露南京大屠杀的人士。
比如,1997年张纯如出版的《南京大屠杀》,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但这本书从写作到最后出版,都受到了日本人的阻扰,艰难问世,张纯如遭遇很多暗害,最终2004年自杀身亡。一个弱女子扛起了揭露日本暴行的重任,堂堂中华男儿内心不愧疚?
坦率的说,无论第一次,还是第二次,都不太被人记得。或许,世人更记得第二次吧,毕竟宣传那么多。但第一次就不该被纪念吗?曾国藩应该被捧为圣人吗?清朝时期的湘军战斗力,并不值得夸耀,在那种夸耀下面,有着众多无辜同胞的冤魂。有谁来揭露1864年的暴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