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带着这种感觉上路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华人华语

     

敲门小熊

        昨天放学时牛宇老师在微信上说:“付老师说你懂她,完全懂的那种”。她截了屏,说的是我简书中的一段话。于是我加了付老师的微信。我告诉她那天我的感觉:她在台上拆书,我坐在小凳子上听,我好喜欢她那种书人合一的感觉。我分不清她是在书里,还是在书外,她是随小熊敲门的人,是随多萝西回家的人。她把薄薄的绘本《敲门小熊》解读得厚重深刻、耐人寻味;她把厚厚的《绿野仙踪》拆得浅显易懂,一目了然。

敲一敲

      “真奇怪!一个绘本、一个童话让你拆得我热泪盈眶”。她说:“那是文学的力量,是你内心的力量,请记住那种感觉,那是你生命需要的”。 她还说:“我很高兴成为了你的好女巫,将来也请你´亲吻´陷入困境的多萝西们”。她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书是一扇门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5月11日听完杨舒涵老师的《敲门小熊》。白慧老师对我说:“丁老师,杨老师的课讲得真好。回想我的读写绘课,感觉太稚嫩,太浅显了…..”。白老师是真诚的,这是对比后产生的恐慌,感觉到后怕,为自己无知者无畏的自嘲。

        5月11日听完杨舒涵、牛宇、付雪莲、杨美凤各位老师的讲课、讲座后,王丽琴老师对我说:“丁老师,听了这一天的讲座,我内心无比恐慌,焦虑万分。作为教师,我没能跟上教育的节拍;作为妈妈我无法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我和儿子看了很多遍《敲门小熊》,却没有发现那么多秘密,现在想来,生二胎真是一大冒险……..”我相信她说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星期一,整整一天我还沉浸在这种巨大的冲击中,我和老师们一起拆《敲门小熊》,给老师们推荐教师成长营营员的心得、体会,讲述自己的感受……

        我不知道触动了台下多少人。是对我童书认知颠覆?摧毁?还是重建?我说不清,但我需要这种冲击,强大的信念都是在不断遭遇危机与挑战中炼就的。谁的心不是白天经历风雨,晚上拿出来缝缝补补,最后才变强大的。就像义务均衡发展中,哪所学校不是不断修整、增设、改造?没有几个学校是打倒重建的。

        我又想起了母亲节那天,因为一时高兴,我把女儿写给我的诗发在了朋友圈。李娜老师说:“孩子的文章告诉我,父母要有文化,要不连娃娃表达的爱都看不懂”。孩子的成长太快了,在我不知不觉中,对她由俯视变为仰视了。

        4月11——15日参加南京“亲近母语第十五届儿童阅读论坛”后,张子英老师对我说:“丁老师,我的感觉很复杂,看着这些刚入职的老师,我自愧不如。如果再不行动,我会被甩的很远很远的。我想干,但没有方向,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一个当好语文老师的潜质?我很担心,担心自己回去就忘了这种感觉,好怕自己回去再度归于平淡,渐渐又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是对方向的寻觅,是对自己内心的叩问。

      去年种子教师赴海门培训,听完吴盈盈老师的课,刘晔老师对我说:“小丁,我要回炉重造,回炉重造,不然真的在误人子弟”。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教师的使命驱使我们去抗争,去改变,请记住这种感觉。

……

        生活中有过多少次触及灵魂的事件?是否还记得那种感觉?是否还记得出发时的初心? 

绿野仙踪

      我们到底想干什么?到底羡慕别人的什么?付雪莲老师说:“心理学讲黄金投射,你喜欢的,就是你会成为的”。 其实就像《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狮子、铁皮人、稻草人,你所渴望的,你所寻觅的,在不知不觉中你早就拥有了。

回家

        周日晚上,十点半打完卡,手机不再工作(没电了),自动关机了。正睡得迷糊,老公电话响起。我俩一下子从床上坐起——这是中年危机,父母上了年岁,晚上是不敢关机的。他接了电话对我说:“快去开机!杨校长说,杨局长要加你微信”。恐慌——!

      原来杨局长建议我将简书中“如果一个学校将阅读解决了,主要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的后半句改为“那将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他又强调加上“非常”二字,即“非常坚实的基础”。当时我只感慨局长对一名普通教师随心写的培训心得,读得如此仔细,如此用心。

自己的绘本

      躺在床上没有了睡意(细细翻阅杨局长的讲话稿)。我想:也许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这句话的变化,也没有人体会到“非常”二字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局长的担心?忧虑?其实局长担心的与每位校长、教师是一样的。我们加入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推进阅读到底为什么?不可能只图红火热闹吧。正如他在总结中所言:加入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推进阅读,除了发展教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还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担心什么?担心“乱花渐入迷人眼”表面的繁荣,掩盖真实的偏颇。害怕唱着新教育的调还走着老路,也就是穿着西装却干着穿长衫的事儿。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新教育不排斥成绩,教学质量始终是检验学校的硬指标。一个人写作能力极强,却在考场上写不出一篇文章;数理化很牛,却在考场答不上一道题……这是不可能的。新教育从来不排斥成绩、不排斥考试,成绩始终是检验教学质量的硬指标,也是检验阅读水平的硬指标。教学如磨面,评定效率的是每分钟磨出了多少面、出了多少符合标准的面,而不是转了多少圈儿。作为教师切莫做空转的磨盘,只见劳作,不见收获。

        担心什么?社会对高考的呼声,重点人才的外流……这是对每个教育者敲响的警钟。靠谁来担此重任?靠广大校长、广大教师。分析中考、高考,就是要用新教育来解决这一难题。因为差距在语文,所以我们一次又一次推进阅读。……

不一样的感觉

      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请带着这种感觉上路,并且心心念念。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