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简友广场想法

091| 《你的幸福曲线》:35岁以后必须掌握的幸福课

2020-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涛笔记

天天刷书,我们今天来看《幸福曲线》。

《幸福曲线》中文版2019年浙江教育出版社,湛庐文化出品。豆瓣评分7.9分。

本书作者乔纳森·劳赫(Jonathan Rauch),全球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幸福曲线”理论创始人。 2005年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得者,2010年美国国家头条新闻奖获得者。被广泛认为是美国评论界极具原创性和极多才多艺的人之一。毕业于耶鲁大学,其作品多次被评为“美国杂志写作佳作”“美国科学与自然写作佳作”。

为什么在40来岁的时候,人们会越来越难感到幸福?为什么即使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还是会感到消沉和不幸福?这种不安是从何而来的?更重要的是,这种状态会结束吗?这样的问题作为刚满四十岁的我,非常具有针对性。

劳赫在本书中,通过剖析幸福曲线,解释了这个问题,还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今天主要讲两个问题,中年危机的实质和中年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中年危机的实质

中年危机是个常用的词。从影视剧、新闻、公众号等,各种渠道都可以感受到中年危机。

自身也能感觉到,上有老、下有小。母慈子孝都只是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更常见的是,父母、我们、子女的观念是分层的,中间确实有代沟,所以行为、沟通都挺有障碍,产生矛盾。

工作中遇到天花板,身体明显不如以前,资金需求也常常难以满足,似乎我们碰到的都是问题和障碍。这就是中年危机吗?

中年危机最早出现在1965年,加拿大心理学家杰奎斯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中年危机的概念。不过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个概念并不认同。

面对这样的争议,经济学家奥斯瓦尔德认为,我们要讨论中年危机,需要三个假设:

第一,我们要为中年危机找一个恰当的衡量标准。奥斯瓦尔德认为,是否中年危机,要看人的幸福感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第二,我们要关注整个人生的幸福感变化,而不只是中年阶段。

第三,我们要讨论中年危机是否是一个普遍性现象。

为验证这些假设,奥斯瓦尔德进行了调查研究,中年危机确实存在。

调查的结果是,幸福感从20几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到40-45岁左右达到谷底,然后又开始升高,在85岁左右达到顶峰,整个曲线呈现“U”型。

所以,中年人,如果感到自己不幸福,也不要悲伤,大家都是这样的,看到别人也这样不幸福,我们也就心安了。

中年危机背后的规律

奥斯瓦尔德猜测,中年危机可能是人类共同的天性。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叫韦斯,他对动物园的黑猩猩做了幸福感研究,发现黑猩猩有类似的幸福模式。

对于这个研究,我稍有点意见,“动物园”“黑猩猩”“幸福感”,这几个词放在一起出现的结果,有点无语。

伦敦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塔利沙罗特对这个现象做出解释:人类的天性有天生乐观,但这种乐观偏离现实,甚至有点盲目,体现在年轻个体上更为明显。沙罗特把这种过分乐观的倾向成为“乐观的偏见”,乐观的偏见可以促进年轻人去大胆冒险,做挑战极限的事情,让人类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但对个体,天生的偏见让人对个人幸福的预期过分乐观,预期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让人产生失望,逐渐积累,到中年人的时候,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就降低的谷底。

人生上半场,让幸福感逐渐降低,是因为人类天性“乐观的偏见”,让幸福预期高,与现实生活产生偏差。

那人生下半场为什么会再提高呢?因为大脑经过长时间实践的打击,会从过分乐观变成谨慎、现实的乐观,重新校准。预期降低了,实际高出预期,人的幸福感就变强了。

而且,高龄老人的幸福感更强,这和衰老还有关系。

衰老让人的情绪更稳定,他们感受消极情绪变少了。而且衰老让人倾向于经营哪些最重要的关系,他对新出现的过路人不感兴趣,主要精力都放在自己身边的人上。所以,衰老调整了人们的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知道了中年危机确实存在,也知道了中年危机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中年危机既然不可避免,我们能否有办法缓解呢?我们后面再说。


到这里吧,就到这里吧,我们明天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