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为我读书会理工科的文字丨李小道儿

《唐朝穿越指南》丨在长安,你也许活不到十二个时辰

2019-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小道儿

作者简介:森林鹿,女,阿里文学签约作者。著有作品《唐朝穿越指南》、《唐朝定居指南》等书籍。

小道荐语:森林鹿用诙谐的语言和扎实的历史知识为我们描绘出那个“李杜文章,光焰万丈”,那个“万国来朝”,那个盛极一时的大唐的真实面貌。这是一本饶有趣味又充满情怀的读物,非常适合我等读书困难症患者了解巍巍盛唐。

我们总说盛唐气象,到底盛唐是怎样的气象?

如果想了解唐朝的风俗文化,而又不愿意研究枯燥的文献记录,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推荐。这本书里的很多知识让我大开眼界。虽然很多细节部分我并没有品读,但是作者笔下的那个无数人梦想中的朝代,我们依稀能够看到它的气象。

这是一本历史文化科普类书籍。作者笔名叫做“森林鹿”,在书中他自称小鹿,身份是一个穿越旅游团的导游。从这个身份大概就可以推测到,这本书以时光穿梭的旅游为依傍,一角一角掀开唐朝的金黄色面纱。

小鹿在这本书里介绍了唐朝的语言、饮食、生活、娱乐、女性、婚姻、政事、节俗等八个方面。我挑选一些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的事情,简单聊一聊。

提到大唐,不可能不提长安。大城长安被横竖三十八条街分割成一百多个坊,每个坊都由坊墙和坊门围起来,大概就类似现在的小区。长安只有两座商业区,就是鼎鼎大名的“东市”和“西市”。有一种说法,“东西”一词就是来自东市和西市,因为在这两个市里几乎能买到所有物品。

白天人们可以在街上随意出入,但到了夜晚,除上元节三天和有通行证之外,所有人不得在街上行走。街道上的夜禁查得很严,但坊内倒比较宽松。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坊,夜里可能比白天更加繁华,比如平康坊崇仁坊

平康坊紧邻东市,是长安著名的风月场所,也就是现在说的红灯区。唐代没有禁止嫖妓的规定,狎妓饮酒、赋诗差不多是文人雅士的必修功课。到长安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到平康坊会红颜知己几乎是半官方行为,谁要是不去,放到现在是正人君子,在当时就是土佬村气。

崇仁坊是旅店集中地,它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西面是皇城,东南角是东市,南面是平康坊。大概了解了长安布局后,我们来聊一聊语言问题。

如果就像书中模拟的那样,你是一个穿越到唐朝的现代人,你可能会遭遇以下尴尬局面:

一、 你见到李世民李二哥,大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紧接着李二哥可能会像看傻子一样看你,因为唐朝“皇上”大多用在书面场合,“万岁”完全是拍马屁专用语。正确的称呼是“圣人”“主上”“大家”,还有常见的“陛下”。

二、 你见到当朝宰相魏征魏怼怼,你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拱手作揖道“魏大人,早上好,我是您的偶像。哦,不对,您是我的粉丝。”彼时魏征绝对一脸惊讶,不是因为你说的话他听不懂,而是因为他实在想不起来有你这么个儿子。在唐朝,“大人”一般是正式场合对父母,尤其是父亲的称呼。当然,后来也可以用来称呼直系长辈,不过喊魏征魏大人,这分明是想认干爹。至于后来为什么可以用来称呼官员,大概是亲属称谓语外化现象与谄媚风气结合的产物。类似还有“爷”,顺便提一句,“爷”在唐朝是父亲的意思。

三、 当你迷路了,看到一个比你大一点的男人,上去问路,大声喊道:“喂,哥哥,请问平康坊怎么走?”这位仁兄绝对一百个乐意告诉你,因为他从没见过你这么客气的人。在唐朝,有一个很奇怪的称呼叫“哥哥”,它既可以指兄长,也可以指“父亲”。很不巧,你碰上了一个把“哥哥”解释为“父亲的人。

简单说了几个和现在出入比较大的称谓,下面要着重说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穿越到唐朝和人起了冲突,该怎么开怼。

唐朝还没有以直系亲属为圆心,以器官为半径的骂人方式。在唐朝,骂人也有阶级区别。如果你是读书人可以骂别人为“农民”,当然,原词是“田舍”系列,如“田舍郎”“田舍奴”。如果你是农民,你可以骂“市井系列”,比如“市井无赖”“市井儿”。士农工商,那如果是商人该怎么骂?很简单,骂别人是乞丐。

当然了,农工商几乎可以算统一阶级,他们可以联合起来反骂读书人为“措大”或“醋大”,一般还会加个穷字。是说他们整天除了正事什么都干,不是谈论这个,就是讥讽那个。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尽管老李家有些不明不白的血统,以民族为属性骂人的方式还是存在的。比如“突厥”“奚”“羯”“高丽”等族号都是骂人的话。

既然之前提到了平康坊,不妨就说一说大家最感兴趣的青楼产业。如果想象到一幅“大爷~来玩呀!”的场景,请就此打住,青楼和你想的有点出入。首先,唐朝还没有怡红院、飘香院这类的称呼,一般都是“谁谁家”,比如“老王家”“李二家”。

唐朝的妓院也有类似花魁的女子,不过名字叫做“都知”。但是,所谓都知并不一定就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很遗憾,评选都知的标准并不全是颜值,还有非常重要的——才艺。这个才艺并不完全指琴棋书画、抠图PS ,会这些当然是锦上添花,但是真正决定地位的是席纠和作诗。

所谓席纠,是在行酒令时的一个职位。不知道具体是啥意思,就理解为酒桌上的“来事儿王”,宣令、行酒、判断对错都是她的活儿。脑袋机灵,说话得体,这才是硬实力。

至于作诗,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你们知道诗在唐朝的真正地位吗?且不说连妓女都要会,就是娶媳妇,如果不会吟诗,可能连门都进不去。

唐人热爱作诗吟诗,不仅体现在聚会、撩妹、互相吹捧上,在唐朝,路边的大石头上、驿站地面上、旅馆墙上、凉亭柱子上……只要是能下笔的地儿,几乎都被那帮文人骚客给涂满了。没办法,那时候没有网络,这种发帖方式还是很受大家欢迎的。

最后,再介绍一下唐朝的婚俗。

汉朝以来的六礼,在唐朝也遵行不悖。六礼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是不是有点听不懂,我给翻译一一下,就是:提亲、合八字、过大帖、送彩礼、算日子、接媳妇。这里头有个很有意思的风俗,由于大雁一生只有一个配偶,因此被视为坚贞的象征。在整个婚礼的过程中,用到大雁的场合有:提亲、过大帖、送彩礼、算日子和接媳妇。不得不说,大雁很无辜。

结婚的穿着并不像我们今天以为的男的一身红,胸前挂个大绣球,女的凤冠霞帔,蒙个红盖头。一般我们能见到的可能都是男穿红,女穿绿,“红男绿女”就是从这来的。但是,具体穿什么,还和地位有关。但唐朝官方规定,小伙子结婚时,都可以穿比自己品级高一些的礼服,这叫“摄盛”。摄盛不仅表现在穿衣服上,整个婚礼的过程,都会伴随男方吹牛说大话,只要不作死自称“寡人”,我觉得可能问题都不大。

唐朝迎亲不是大白天就出发,往往要等到太阳西斜后才会出发,等到女方家时,估计已经入夜了。其实,婚礼一开始是写作“昏礼”,是从月黑风高抢老婆的年代流传下来的,后来附会上的“女”字旁。

现代迎亲就不是很顺利了,唐朝更甚,要是我们穿越过去,估计不用娶亲了,因为真的连门也进不去。除了在门外和里边的人一阵瞎客套之外,到要进门时还要吟诗。吟的诗里边人满意了才会开门,开门之后又是一通接一通的吟,估计整场婚礼不会十来首诗顶不下来。

至于重头戏洞房,不好意思,和现在也不太一样。小夫妻洞房并不在屋子里,而要在西南角找一块吉地,搭起“青庐”和“百子帐”,就在这里结束这场要命的婚礼吧。

如果婚姻不幸,想要离婚怎么办?两人直接“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实话说,尽管有所谓的唐朝妇女地位很高的说法,离婚的权利主要还是在男人手中。只要“七出”满足一条,男方就可以休妻。七出分别是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但人性化的是,除了七出,还有女子护身符“三不去”,如果女子有这三不去,那么除了淫佚和恶疾,男人是不能休妻的。三不去分别是经持舅姑之丧、娶时贱后贵、有所受而无所归。

但是如果要离婚,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和平离婚,一种是“义绝”官府强制离婚。和平离婚后女子再嫁很正常,不要以为这里头有“贞节牌坊”什么事,如果不愿再嫁,娘家有供养女方的义务。“义绝”就是男女有一方犯了大错,官府会强迫他们离婚。所谓大错,一般就是极不正当的通奸和谋杀亲属。

我要介绍的基本差不多了。但讲到这里,我很想说一句。唐朝在封建王朝中妇女地位算是最高的,但是相比较今天而言,仍然是差得远。比如唐朝稍有身份的女子其实(原则上)并不被允许上街,外来客人妇女并不能上桌吃饭,赠送小妾还是一种表达亲近的手段。盛唐有它的盛,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我很向往盛唐,但我更喜欢这个看起来不是很好的当下。

小道结语:《唐朝穿越指南》这本书虽然口吻轻松,但字里行间能看到作者对大唐的神往,对历史的慨叹。这绝对是门外汉了解大唐的宝书,如果长安的钟声曾经穿过坊市,在你的梦里响起,那么这本书应该成为你打开那遥远巍峨朝代的钥匙。

欢迎关注公众号”为我读书会“,每周阅读一本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