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
你还记得自己十年前的样子吗?那时的自己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憧憬?
十年前的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在我印象中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有雪灾,有地震,还有北京奥运等等,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当时的我曾有过各种各样的想法。现在的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自己对未来有着怎样的规划,只是我的直觉告诉我,我并没有成为当初的我所希望的样子。
已经过去四分之三的2018年,对我来说也是充满诸多变化的一年:离开供职多年的老东家,第一次出国旅游,因为年过八十的外婆摔断手而把家里搞得人仰马翻……生活带来的种种变数让我这位纸片圈友呈现半退圈状态,网易博客宣布即将停止运营的消息更是让我丧失最后一点写书报的动力。直到最近,一部历经十年终于完结的国漫作品让我重新燃起了继续记录我与漫画之间故事的热情。这一部作品就是由寂地担任原作,阿梗负责作画的《踮脚张望》。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踮脚张望》改编自寂地的半自传体小说《踮脚张望的时光》,主要讲述了内向女孩林晓路和她身边的人有关青春和成长的故事。描绘青春和成长的作品多如牛毛,单从故事情节来看,其实踮脚系列算不上特别出彩,它真正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其一是阿梗的画,寂地曾说如果踮脚系列由她自己来画可能会变成暗黑哥德式风格,在我看来阿梗明亮活泼的画风恰好给本作注入了一股生命力,而阿梗的画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除了和她自身的艺术风格有关之外也得益于她和寂地之间的珍贵友谊。寂地从阿梗的小粉丝变成合作者,再变成妹妹般的存在,十年之间两人共同经历各自成长,当中的努力与情感也一同倾注到《踮脚张望》这部作品里,令她们实现了“1+1>2”的效果。
踮脚系列另一个打动我的点是作品的“真”,这个“真”首先体现在故事的内容上,我在踮脚系列的故事里能够找到高中时代的自己和友人的影子,而不是小时代式的撕逼大战或者日式高中生的青葱岁月,我认为这部作品相对真实地反映了一部分中国高中生的代表性经历,在此基础上,作者得以通过她的故事抒发出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国庆前夕,漫友文化在广州言几又书店举行了《踮脚张望》最终卷的新书首发签售和作者分享活动。作为踮脚系列老读者的我得知这一活动后,兴奋之余不忘做好国庆前的加班安排为参加活动做准备。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当日的活动从晚上七点半开始,尽管我下班后紧赶慢赶,到达活动场地时也已经快七点十五。到场后得知需要提前买书领取签售号,我二话不说便奔向收银台买书,最终拿到第165号的签售号。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分享会会场早就挤满人,由于场地有限大会只给取得前80号的参与者安排了座位,80号之后的人员只能站在后排人群中参与本次活动。活动流程首先是两位作者通过主持提问分享关于创作踮脚系列的点滴,之后是作者与读者的互动问答,最后是签售环节。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在作者分享环节,由于主持的水平一般,未能很好引导作者发言和调动现场气氛,令该环节不时呈现“尬聊”状态。到读者互动环节,也没有特别精彩的发言或提问,只有一位主动“抢咪”发言并且因激动梗咽的女孩给我留下印象。在最后的签售,可能由于来参加签售的读者数量超过主办方估计(当天店里所有踮脚第六卷已售罄),完成签售人数不到一半的时候现场工作人员就开始三不五时重复广播闭店时间并催促作者加快签名速度,简化签名方式,签售环境开始变差,不过就我所见两位作者脸上始终保持亲切的微笑,完全没有显出烦躁的神情并且耐心地一一满足各位读者的签名要求,这一点让第一次见到作者本人的我对两位作者增加了不少好感。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最后简单讲讲实体书的情况,截至发文为止,踮脚第六卷仍未在电商铺货,我在实体书店也未见大范围上市,所以本次分享会可谓此书真正意义上的首发。与前面五卷相比,这一卷的印刷装订水平及页数基本一致,不过价格就从25元涨到39.8元,实体书店的版本无附送任何赠品。不知道是不是赶工原因,第六卷封面标题的UV处理基本存在大小程度不一的瑕疵,幸好内页印刷未受影响。踮脚第六卷与上一卷出版时间相隔足有四年,可谓吊足读者胃口,在此附上部分第六卷内页图供书友一睹为快。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两位作者的简化版签名。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回忆过去,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十年好像并没有比一个暑假长多少,只是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呢?阿梗和寂地花十年完成了《踮脚张望》,阿梗说以后估计再没有精力去创作一部长篇作品了。回首过去十年,如果生活是一场考试,那我自认并没有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活得很失败……
此刻的我,喝不下正能量的鸡汤,只希望能提醒自己,不要浪费未来的十年时光,免得让十年后的自己继续对自己感到失望。
第一话 拾·年——《踮脚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