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品产品运营研究健身目标

[健身]Keep产品分析报告

2015-09-23  本文已影响4559人  Dandelion_clock

一、体验背景介绍

1. 体验环境

2. 产品简介

Keep是于2014年底上线的一款健身类APP,旨在为用户提供相对专业的健身训练计划。上线不到一年,已获得用户XXX。

SLOGAN:移动健身教练

二、用户及需求分析

1. 目标用户(需要再整合压缩)

2. 使用场景

1)常用地点:

2)常用时间:

3. 产品需求分析

1)核心需求:

快速获得适合自身的健身方法/课程,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并激励用户坚持锻炼;

2)周边需求:

三、产品体验

1. 信息结构

KEEP信息架构

2. 产品核心功能

1)提供基础的、标准化的、可以随时开始的训练计划/课程,尽可能多的覆盖涉及运动的各场景;
2)主要满足健身需求0-70分的群体;(70分以上需要定制化的,而非标准化的计划与服务)
3)运营策略:社交传播、用户运营;

3. 任务走查与产品体验

任务1:第一次使用并完成健身训练;

从第一次接触Keep到第一次使用Keep的主要流程是:

![Upload KEEP流程图.jpg failed. Please try again.]
即:

个人观点:
整体流程较为合理,契合用户本身的心智模型。在任务完成后主动引导用户分享,生产UGC内容,对于构建社区,沉淀内容,加强互动有重要意义。
产品亮点:
当天任务结束后,在“我的训练”页面(即APP首页)会出现个人数据中心模块。模块包含两部分内容:

呈现运动数据的好处有两点:

此外,上述两个数据模块都支持分享到QQ和朋友圈,分享页面是精心设计好的卡片标签,内附上述数据内容,此外还有用户头像和Keep客户端的下载二维码。这种在通过社交传播分享出去的图片标签中注明自己产品的solgan和下载码的方式,有利于省却用户去应用商店自己搜索的麻烦,强化展示产品性格和气质。

任务2:关注教练/运营号/朋友

目前keep在积极构建社区,但是在产品端的体现并不明显。

想要找到关注的人?

只能从“动态”模块入手, 此TAB下分三类子TAB页面:“发现”、“关注”和“最新”,三者可滑动切换。

因此,用户想要关注一个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个人观点:
“动态”TAB页面中的内容在Keep的训练课程之外开始构建社区入口,在运营商可以挖掘UGC内容,并将优质内容进行展示,吸引用户关注、参与和社交。构建社区是一个增强产品用户粘性,运营用户的重要手段,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设计亮点:
在用户首次使用,未关注其他用户的情况下,在“动态”页面中的“关注”TAB页下清晰的列出了系统推荐的用户,并支持一键关注。利于将优质的运营账号推送给用户,也有利于引导用户去关注他人,形成基于内容/兴趣的用户间的关系链。

流程的问题点:
keep目前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官方运营推荐,用户自主相互关注,并且给出了多种关注方式。但是问题点在于:

任务3:生产与分发内容:分享+发表+评论

Keep目前的社区内容可以分为两类:

但是上述内容生产是完全基于“打卡”操作的,也就是说,你必须在keep中完成锻炼,才能“打卡”,之后才能进行内容生产,即上传照片,书写感受或是建议经验。这样做,有好处:

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

建议考虑增加的新功能

目前keep产品的基础健身课程以及比较完善并且在不断扩充更新,社区的构建也在启动并持续推进。但是关于约伴健身的需求并没有被充分满足。

其实,来自线上的同伴激励和社交支持力量是比较有限,如能使用户通过线上线下关系,更有利于激发激励和陪伴的支持力量。具体来讲,目前keep的社区/社交因素主要集中于在线上关注,获知他人动态,然后反向激励自己。但是用户,尤其是去健身房的用户可能更渴望在现实生活中约伴去健身的可能性。例如,同在一个小区,同在一所学校,大家平时去同样的健身房,却彼此不相识,更别提会产生互助支持的关系了。

因此,如能增加基于LBS进行用户地理位置的区分,并支持用户自建社区/小组进行UGC内容生产和线下约伴一同运动健身,将对于丰富社区内容,和满足用户约伴健身,获得线下支持的需求有重要意义。

当然,这仅是个人能想到的一种解决方案,不代表是最优方案。

3.可能的商业模式

Keep是纯用户端产品,工具基因较重,虽计划通过构建社区,运营用户来丰富产品属性,充实信息内容,但是最终仍需探索可能的盈利方式,真正为团队/公司创造利润。

中国互联网行业用户产品常见的商业化逻辑主要是前期做精免费产品,吸引大量的用户,并培养用户习惯和黏性。基于大的用户量和收集到的用户行为数据,在这之后,产品可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开拓新的营收模式、引入广告等方式进行用户的流量收割变现。

个人认为,Keep的变现主要有两种可能:

1)电商。
健身是个很花钱和花时间的事儿,这些钱不仅只花费到健身房、私教课程上,周边的运动服装、小型器械、食品/乃至运动补剂都是非常花钱的。因此在积累了一定量的优质用户之后,如果keep能在健身本体之外的周边领域渗透,是很好的切入电商的方式。切入电商有主要有两种可能:

2)O2O
此种情境下,keep仍然是一个成为一个平台,只是此时对接的是用户与教练、健身房,而非用户与日用商品。

3. 总结

作为一个新生的产品,在上线后迅速获得用户青睐并不断优化,keep在健身运动产品领域获得了较高的认知度与广泛的认可度。

1)整合现有资源,提供丰富系统的标准化的训练计划,并根据用户自身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推荐。满足了想健身却不知如何入门的用户的基本需求,这些小白和初阶用户也是keep的主要目标用户。

高阶用户通常有自己的健身方法论和运动习惯,因此keep提供的标准化课程可能很难满足他们的健身需求,如后期能针对高阶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健身运动增值服务,可能更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积极尝试构建社区,建立生态系统,丰富产品属性。正如上文所述,keep本身带有比较强的工具属性,为了避免用户逐渐养成习惯后逐渐抛弃产品,在工具之外提供促进用户活跃和提升产品黏性的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keep的社区上不允许用户自由的生产内容,所有的内容基于训练后的打卡进行生产,这造成两个问题:

3)对于尚未满足的需求,例如就近约伴,拓展线下关系链,可以纳入产品规划中,探讨最优且可行的方案。

4)运营商keep目前主要进行用户运营,且依靠社交传播来进行推广。此外也会有联合其他产品/商家进行的主题活动,在运动健身粉丝圈内低调扩张。但是随着社区的建设开始,运营人员的活动将不仅仅集中在用户本身的运营上,社区运营可能需要其他不一样的思路进行开展。

5)仍有一个困惑点:APP内提供健身房健身的训练计划,计划时间内每天锻炼规定部位,执行视频展示的规范动作。但是这个健身计划的应用场景尚不明确。因为你很少在健身房内看到有人拿着手机在看健身指导视频(跑步过程中有可能),且在健身房对着手机哼哧哼哧锻炼显得有点儿傻。这容易产生两个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