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丫小脚丫 14302

爱咬人的小石头

2017-03-16  本文已影响25人  Sunset0

 14220

 去年夏天,我怀着对未来工作的憧憬来到了学之源,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面对着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的心都要融化了。唯独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黑黑的脸蛋,小小的个子,他就是小石头。

  起初我们相处的很开心,然而在一次活动时间,主班老师安排幼儿进行自由活动,一开始大家都玩的很好,每个人都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玩耍。这时顺顺跑过来哭着说:“老师,石头咬我。”我一看,顺顺的小胳膊上被咬了一个明显的牙印,赶快先用毛巾敷了一下,用酒精消炎,涂上香油。之后在与顺顺谈话中了解到是石头和他抢玩具的过程中,两人互不相让,结果石头就咬了他一口。在活动中,石头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格外小心,不许别人触碰,一言不合就张嘴咬人。搞得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玩。主班老师说,像这样的“投诉”已经不止一次了。于是,我便尝试走进他的世界,尝试改变他的行为习惯。                             在与小石头的家长沟通多次后对他的家庭原因进行分析:1.家长过分溺爱。小石头的爸妈非常娇惯放纵孩子,他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如果遇到父母不同意,他就会咬人大声叫甚至满地打滚,父母都以妥协结束。由此看来,家庭教养方式在客观上强化了小石头的咬人行为。2.家庭成员要求不一,孩子犯错误时,往往是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圆场。3.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石头小时候由奶奶带,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偶尔和孩子一起玩,却每次都会发生争执玩具的情况,最后不是把人咬了就是把人打了。奶奶不但不对其批评教育,还夸他厉害,由此他尝到咬人就能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甜头。每次咬人都能达到满足需要的目地,客观上强化了他的不良行为,从而形成习惯性咬人。

 从生理上说,孩子在2-3月时会有一个“口欲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会通过口咬接触外界事物,从而获得一种满足。如果这家长阻止了,在二三岁甚至更长时间里会养成“爱咬人”“爱啃指甲”的行为,有时成年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二三岁的幼儿处于模仿期,情绪很不稳定,易激动。在与别人争抢玩具是,难免会用“攻击性行为解决问题。

  教育措施:1.与家长沟通,请家长配合在家监督教育孩子,告知孩子咬人是不对的。2.对孩子的需求,适当满足,适当拒绝,先说好再说不,规定和执行都要有弹性。让孩子明白任何东西不是通过“咬人”就能得到的3.教师应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他提供宣泄的机会。在今后孩子们有争抢玩具的趋势时,恰当介入带其中一个去玩别的玩具,比如打沙袋来发泄不好的情绪。4.通过让孩子们看争抢玩具时正确处理的情景剧,让他们角色扮演,来帮助他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便开始了小石头的改变之路,当然不是只为看住他不让他咬人了,而是要彻底改变他的行为习惯。在活动中他与别的小朋友争抢玩具,有要咬人的趋势时,我就会叫住小石头跟他讲,如果他把玩具让给小朋友,我就会给他一个小奖励,并且会在班里表扬小石头。在区域活动中,经常与他互动,成为他信任的朋友,让他乖乖听我的话。渐渐的,他喜欢上这种方式,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咬人的行为也有些好转。看到小石头每一天都有进步,我心里也很欣慰,相信他会变得越来越好。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的成长只有一次,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教育,用爱去陪伴。相信在我们的引导下,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