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假
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当小麦成熟之际,乡镇的学校就会放麦假。那时乡镇学校的老师大多数是民办教师,给家里抢收小麦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于是顺应民意放麦假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事,城里的师生只有眼馋的份了。
放麦假之前,班主任老师就会专门找到我们几个表现好的男同学去他家帮忙割麦子,接到任务的同学们会非常光荣且自豪,没接到任务的同学就会主动询问其他老师是否需要帮忙,直到男同学们全部被分配“重任”为止。
各自准备好锋利的镰刀、塑料水壶、劳保手套等割麦装备,天刚刚亮,男同学们就按照约定时间来到老师家门口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来到他家的田间地头。老师指明了大致范围,每个同学承包一条畦埂,割麦子比赛瞬时拉开了帷幕。大家热情高涨,戴好手套,弯下腰,分开腿,左手收拢一把麦子,右手用镰刀顺势一刀,等凑起一抱时再打结收捆。烈日当头,汗滴如雨,在简单重复的劳作下,很快大家就疲惫不堪,支撑我们坚持到底的只有老师的殷勤期待和战胜困难的青春荷尔蒙。在不停地互相打气和你追我赶之下,中午饭点到了,老师热情邀请大家跟他回家吃饭,我们哪能不识好歹,赶紧四散骑车回到自己家里。午饭后避过了最热的晌午,我们自觉回到承包的责任田里,继续收割着麦子,一直忙到日落西山,有同学从家里牵来了骡子拉着木头车,大家装好车给老师送回家,这一天的劳作才算彻底完成。就这样连续干个两天,算是把老师家的小麦全部抢收完毕,才回到家里帮自家亲人收割小麦。
自家的小麦收割已接近尾声,剩下的工作主要是给小麦打场脱粒了。天已全黑,打麦场里却灯火通明,家人们热情地接纳了“学雷锋”归来的我,我赶紧自觉加入到打场脱粒的大集体中。排队等候多时的脱粒机终于来到了家里的打麦场,家人们自觉地分好了工,姥爷带着爸爸、姨夫、小舅几个壮劳力承担了最累的重任,有的负责从麦垛里挑麦到脱粒机入口,有的负责往脱粒机里送麦;而我和家里的女眷们负责给机器出麦口装麦,颗粒饱满的麦粒源源不断地从脱粒机里涌出来,装麦的麻袋一条条变得圆滚滚,不用一个钟头,家里的两个大麦垛已经全部脱粒完成。“冰棍冰棍,一毛钱一根”,远处传来了卖冰棍的声音,姥爷给我一块钱,按人头每人买了一根,结余的一毛也归我了,吃上一根冰棍,顿觉凉快了不少,浑身的酸痛也立即消失,心里别提多美了。姨夫在一边问我“上学好啊?还是打麦子好?”我毫不犹豫地回道“还是打麦子好!能吃冰棍,又不用考试!”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99535/21ae45017a9beac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99535/79091764055d9b8d.jpg)
装满麻袋的麦子连夜拉回了家,趁着天气好,每天早上把麦子从麻袋里倒出来晾晒在家里的水泥地面上。晒麦子可离不开人,隔一两个小时就要用簸箕等工具翻晒一次,更重要的是看见过路云来了就要赶紧装麻袋和盖上塑料薄膜,云来了就装袋,云走了赶紧晒,如果赶上好天气晒足一天对麦粒脱水非常有利。晒麦最怕的就是连阴天,如果连续几天无法晒麦,家人们就把麻袋里的小麦倒在屋子里勤翻着通风,就怕麦粒发黑卖不出价格了。
不知不觉十几天的麦假结束了,每个同学按照通知要求带着半袋麦粒上交到学校,既当做给学校的“贡品”,又当做同学间炫耀的“战利品”,学校、老师和同学皆大欢喜,麦假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这两天看到了河南正忙着收麦,收割机不让出收费站,阴雨天麦粒发芽,老农手捧发芽的麦粒嚎啕大哭,一时间网上舆论四起,民众群情激奋。随后,地方政府积极控制舆情,处分恶意造谣的坏分子,平息了本次舆论危机。值得欣慰的是,河南新乡有家良心公司给员工带薪放假回家收麦,在这屋漏偏逢连阴天的当下给河南人民带来了一道刺破乌云的阳光,希望阳光战胜乌云,普照大地,还给河南人民长久的艳阳天!
牵牛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