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计,7岁时,我和妈妈一起赶海(80后版)
七月亮,80后。
01
我阿舀(妈妈)轻声喊我:阿妹,起床啦。
我挣扎了一会儿,睁开了睡眼惺忪的眼睛,揉了一下,问道:阿舀,现在就要去赶海了吗?
旁边的弟弟隐约听到周围声响,不一会儿也醒了。
我们穿好衣服,走到屋外,抬头一看,天空还挂着月亮,散落着星星。
80年代末出生的我,记得那段时间,我阿爸去船上给别人打工,半年回来一次,有时候一年才回来一次。
那时我刚好7岁,还没上学,我的弟弟5岁,我们还有一个哥哥,比我大3岁,跟着我的阿公阿妈(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那时候不懂为什么哥哥不跟我们住在一起生活,后来才明白是因为家里穷,养不起3个小孩,所以哥哥跟着阿公阿妈吃穿及上学。
为了生活,我们需要每天跟我阿舀去赶海,因为家里没有钟表,判断不了具体的时间,也不知道大海什么时候退潮,所以睡到半夜,我阿舀就醒了。
我们本来的计划是我跟阿舀两个人去赶海,留下弟弟单独在家睡觉,但弟弟醒后,闹了一会儿,死活要跟着我们去,他说他有些害怕,不想一个人在家。
于是,我们带齐工具,借着月亮的一点光辉,出门啦。
02
我阿舀骑着家里仅有的凤凰牌单车载着我和弟弟,一路上都没有看到什么人,也很安静,只听到风吹着泥路两边树木的沙沙声。
直到在一个下坡的路口,远远地看到一点光一摇一晃地向我们的方向飘过来,它在漆黑的夜晚显得格外耀眼。
当时,我们三个人心里都有些害怕,害怕遇到坏人。
直到光越来越靠近我们,才看清原来是隔壁村的一个阿伯,他提着一盏煤油灯,刚从海边走回来。
我们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与阿伯打了招呼,问了一下海边的情况。
阿伯说大海还没有退潮,我们就继续赶路了。
大概走了一个小时,我们到了海边,看到远处的渔船向我们开过来,船上的灯光照亮了整片大海,在海水上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特别的好看。
我和弟弟兴奋地叫喊着,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
离大海退潮及天亮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三个人躺在沙滩上,仰望着天空,不一会儿就睡着啦。
直到阿舀把我们叫醒,我们才开始赶海。
我和弟弟带着网兜跟在阿舀的身后,阿舀背着螺耙负责挖耙,我跟弟弟负责捞捡,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多挖一些。
阿舀一遍一遍地在海沙上来回地挖耙,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不知疲倦的机器。
挖螺的工具在海面上留下一道道痕迹,上面留下了我跟弟弟的脚印,但不一会儿又被海水冲刷掉。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太阳落在我们布满汗水的脸上,火辣辣的。
在我跟弟弟眼中,仿佛挖耙了大半个海域,很累,但幸好收获还不错,网兜不大不小,快装满啦,有螺有虾,偶尔还发现一些螃蟹……
我们带着劳动成果,拖着疲惫的身躯,骑上单车回家啦。
虽然很累,但我们的内心还是掩不住地开心。
回到家,阿舀都来不及休息,简单地换一身干的衣服,就马上把海货拿到村里的市场去叫卖,趁着新鲜以赚取多一些的钱,用来维持生计。
等阿舀卖完海货回家,我跟弟弟也煮好了饭,阿舀把买回来的菜煮好之后,我们终于一起吃上了今天的第一顿饭……
二十年的时光悄然流逝,蓦然回首,我知道了第一顿饭的来之不易,我们感谢大海赋予我们食物,维持生计。
注: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今日小知识:
什么是赶海?
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中国著名的有象山赶海。
我们家乡的赶海,大部分都是等大海退潮之后到涨潮的这段时间,渔民在离海岸约1公里至潮水退的位置范围内,进行挖沙虫、泥虫,耙螺及捕捞鱼捞蟹等活动。
这是伍识的第 177 个故事
很高兴遇见你和你的故事
公众号“伍识”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