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 布 德 文

教育的本质

2021-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净心修行

这段时间呆在家里休假,看着老婆在给孩子上钢琴课。老婆上课时那种热情已经穿透了墙,让我坐在外面都能感受到我也在跟着学琴。其实我个人觉得,要教孩子学钢琴还是真不容易的,因为孩子很难坐得住超过45分钟,而且还要一直保持专注地学习,其实这是非常难的事情。

老婆不仅经常参加各种钢琴教学的持续进修,而且还拿了心理学二级咨询师的执照;其实教学也是一种心理学,如果能在和孩子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心理学的技巧,这也对教学是有非常大的帮助。我在看到我老婆的教学过程中,还看到她经常和家长互相交流互动的过程。她经常要求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只是逼着他们练琴;刚学琴的小孩子琴声肯定很难美妙,但是依然需要家长不断的鼓励,给孩子建立信心,否则这很容易让孩子对于学琴产生逆反心理。我在外面听到我老婆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都是运用这种鼓励的技巧,哪怕是弹好一个音节都尽量运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也才会让孩子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同时这种建立自信的方式还能挪运用在学习功课的过程中,这也是对学习的一种有效促进。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倾注非常多的耐心;肯定每个孩子每个家长的天赋和配合学习的程度都会有差异,那怎么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对每一个孩子都保持非常高的热情,能够持续地输出鼓励孩子,怎么帮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毕竟这种钢琴教学都是一对一的教学,相对来说容易一点;可是在学校里,一个老师和班主任需要面对的是超过40名学生和家长,那老师是否可能做到对每一名学生都爱护有加呢?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曾说,不要希望儿童有大量的美德,教育者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上就结束了。

再把这种理念推广到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教育过程中,会发现这里就会有很多问题存在。作为老师或班主任,他们很难把所有的关注和爱护,均匀地分配到每个学生;老师天然的会把关注和爱护给到成绩好的,表现优异的孩子身上。再加上学校本身是以升学率和分数作为老师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这必然的会让老师对成绩好的孩子更加友善和关注,而对不听话的和成绩不好的就会用体罚的方式,再不然就是漠视,放弃管理,其实这都失去了教育的本质意义。或者说老师仅仅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孩子是否受到了真正的教育,就不太会关注了。

学校肯定是必须本着教书育人的校训,可是在现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上面有主管部门的升学评比,外面有无比焦虑的家长,面对越来越娇宠的孩子,作为夹缝中生存的老师到底如何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