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丢掉了“好奇心”?
提笔想了很久不知道该写什么,大概是宅在家时间太久脑子生锈了。记得最常说这句话还是在中学时代,放寒暑假回学校老师提问,教室里鸦雀无声。
言归正传,好奇心这个想法源于书架一本书: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很早就买了一直放书架落灰了。
放在床头翻开了扉页,达芬奇最深的印象是因为他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前以为他是一个很厉害的画家,殊不知还是一位卓越的发明家和精通医学的解剖人,设计大炮,研究雕塑。那些能被冠以这个“家”,那个“家”的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经历。
最后的晚餐,网络图书本中作者艾萨克森介绍达芬奇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好奇心”,例如,达芬奇在去世前的那一刻还在研究“啄木鸟舌头是什么模样?天空为什么是蓝的?怎么样才能知道答案呢?”试问,有谁会在某天突发奇想弄清楚啄木鸟的舌头、蓝色的天空。
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与创造力相关联,大家认为好奇心是科学家,或者只有小朋友才有的。其实,好奇心每个人都有,只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好奇心这个神秘能力被周边复杂信息掩盖了,海量碎片的信息助长复制粘贴思维。
八卦有关注,明星可以吸引眼球,电影传递理所当然,朋友圈刷着更新动态......信息多是一件好事么 ?
现在看来对绝大多数热来说,海量碎片信息淹没好奇心。莱斯利研究表明,人类有2种好奇心模式: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
消遣性好奇:对一切新奇事物好奇,它表现为无止境的喜新厌旧;
认知性好奇:更深入、更有序和更努力地探索知识;
什么时候,我们陷入到无休止的猎奇与八卦,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丢掉了呢?
好奇心去哪儿了好奇心给人愉悦
查阅相关资料,那些激起人们好奇心的问题会刺激大脑中的尾状核。而尾状核里密布着传递多巴胺的神经元。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产生愉悦感。也就是说,好奇心能给人愉悦感。
别以为好奇心是3岁孩童的专利,有科学依据证明,保持对周边环境好奇心与耐心,能够帮助身心获得释放。
说一说,你的好奇心
欢迎你来留言讨论,我们的好奇心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