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森林》写出心中感悟后,心有所平息
《挪威森林》写出心中感悟后,心有所平息
《挪威森林》电影版
看完电影版的《挪》突然觉得这不是几个人的个性故事也不是青春爱情故事,而是不同环境下一个人成长阶段的变化……。
《挪》这部作品,揭开我们内在不同层次的创造力以及每个人生命阶段平衡循环的变动。这部作品突然让我想到生命的发展并非直线从生到死,而是在生命的这趟旅程里“圆生态”。
我们都知道日本人有着机器化个性,神道思想的一面,他们那种自律到不会变通固有的生活模式,就能从“敢死队”这个人物身上看到,日本某个时间段或者某个方面是一个单纯到死板的国家,比如那些坚持一辈子的匠人,甚至一些待岗位上一辈子的人员每天都是单调而重复,目标单一而明确,没有太多欲望,几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感觉他们生活中没有太多的社会规则,就像中日战争期间,很多日本士兵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效忠天皇,为服从命令为天职,日本人在精神上做到了“死战为荣”,他们在战争期间就像一个机器中的零件,可以随时把生命献出来,完不成任务了也毫不畏惧的剖腹效忠天皇。
对比作品中的敢死队,生活自律干净的一尘不染坚持着十年如一日的做广播体操,人生的理想就是画地图。
我们生存环境决定了我们成长的一些因素,皆存在内外性格与心理上的一些左右思想,很多人在17岁都会青春茫然,就像直子对渡边君描述的木月:“他那人,在你面前总是那样,拼命掩饰自己脆弱的一面,木月肯定是喜欢你,所以才尽可能只让你看到他好的那方面。但和我在一起时可就不同了,那逞能劲头就没有了,真是个心情说变就变的人。他总是想改正、提高自己,却总是不能如愿,又是着急又是伤心。本来他具有十分出色和完美的才能,却直到最后都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个也要干这里也得改,头脑转来转去就是这些东西,可怜的木月。”
《挪威的森林》这个书名,就很有潜藏的意义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就像木月这样消失了,走出来的人会有不同的森林迷失后的“后遗症”。
作品中每个人物特性都是来自我们个人内在思想的动机,唯有经过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蜕变才能最后活成绿子。在这个蜕变过程中,多少人都活成了直子,成人的身体却有一颗不成熟的灵魂,整个生命都是在逃避……渴望与渡边好好生活而又最终随木月而去。电影情节,直子在20岁生日时对渡边说:“真好你才19岁,人要是永远18岁19岁多好,过了18就是19,过了19又回到18岁……”我不否定每个人都有想挽留青春的一颗心,但是直子不是挽留青春而是走不出去青春。
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将会有无数次的寻回“迷失在森林”的自己,在各种寻回后还会出现命运的偏离,就像永泽,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出身豪门,天赋异禀,永远知道自己该做的,有着非常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想要什么就去争取,而且还会发挥到百分百的努力。只是这么优秀的他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一系列的优秀光环并不会活成真正的富有,虽然他掌握了能力的权柄,在感情上的随意发泄,放浪形骸……。代表着这个社会上很多男性想要追求的生活,但是很多人在追求的路上,活成了初美。
在接近“完美成真”中,初美仍然没有战胜自己。就像初美对永泽的爱,从开始就是错误的爱,明知错误不会有好的结果仍然不愿意放手,无论在执着爱情,都不会感动永泽。初美做到了,很多正常女人不会去做的肚量,就是接受所爱的人和其他女人频繁的鬼混……朋友渡边的建议,只是枉然,初美看似一个对爱情忠贞的人,出身富裕,自身也很优秀,但却不爱自己。而关于作品中做到爱自己的人,绿子是最完美的生命整体的创造。而“活成绿子”成长记中,在人类普遍性中实现生命的真理,仅仅能活成渡边君,就能做到一生圆满生命的旅程。
在最后这两个重点色彩的人物我就不深度剖析了,只要读过这本书或者看过这个影片的人都会知道这两个人各种特点。本篇文章我讲述的个人深化蜕变逻辑,只是不同年龄读后、观影后一种感悟。
《挪威森林》电影最后建议
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不要看这部电影,因为,情节乏味和画面场景转变太快。
带着自己的角色去观看,才能不枉费时间的投入
深化到日本一些文化就会看到不一样的理解
村上春树选择的拍摄版权导演,不是日本人,隐含了村上春树不是一个愚忠爱国的人。他的作品大多都是中立思想,值得品读、细读、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