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社会职场经验

十年! 一名基层国防生军官的呐喊与彷徨

2017-09-23  本文已影响21人  131406977eb6

作者:刘连东
小T于2007年经高考考入华南地区某重点大学国防生,2011年毕业分配至某集团军某旅任职,至今已悄然过了10个年头。眼下适逢军改大潮,小T却于一旁静静旁观,是啊,蓦然回首十春秋,过去的3600多个日夜又如放电影般闪过眼前……

1

四年本科,携笔从戎竞风流

“国防生”,在当年是多么新鲜的一个词啊!偌大的校园里,突然出现一道绿色,不失为校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身为国防生,每当在校园统一组织训练时,无论是队列还是体能,只要穿上那身军装,小T感受到普通生羡慕的目光,也逐渐习惯了路上各种角度的偷拍,当然最重要的,他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一股自豪油然而生,“军装”、“军人”、“军队”这些词,第一次那么深刻印在小T心里。

凭着这股信念,小T和国防生同学们并肩咬牙坚持过了军训,坚持过了暑期某陆院基地化集训,坚持过了在某集团军某摩步师的当兵锻炼,毕业时封存了大学期间获得的一摞摞奖状,怀着荣誉与忐忑,揣着绿色的梦想,从零开始走进了军营。

2

第一任职,权责不一疑惑多

小T“4+1”的第五年在华北某技术院校学习修理,回来后部队并没有按专业所学分配将他分配至修理分队任职,而是分配去了距该旅下属的炮兵营。营里根据本营干部配置实际情况将小T放在营部通信排。

炮兵营营部比较大,加上各类“小远散”单位,人数比建制连还多,上士以上老士官占人数的一半;干部配备方面,除了支部书记和小T剩下的都是技术干部。

营部名义上由支部书记管理,实际是小T排长两年基本都是一个人主抓;另营部几乎集中了全营各种老弱病残赖和一些关系兵,加上干部力量比较薄弱,管理难度较大。

小T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第一任职,一上任便“军政后装”一手抓,又当爹又当妈,营部出任何事情都会找到小T。但实际工作中有很多事远远超出了一名排长的权限,例如人员正课时间请假、优秀士兵的评选、入党转士官的决议等,小T经常感觉自己被几股势力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每天都为这些破事烦得焦头烂额,但自己并没有决策权,不仅本职工作没干好还落得里外不是人。

支委会刚开完小T的意见和发言便传开了,本着一颗红心却凭空又树敌不少:会上发言得跟着书记思路,会上表达的意见会后又立刻人人尽知,想辞去支委又不获批准……小T逐渐迷惑了,自己像个木偶,又像是炮灰。每当夜深人静时,小T不禁自问:身在此位,价值几何?

3

日常训练,蜻蜓点水技不精

刚下部队,说句实在话小T的干劲还是比较足的。既然专业不对口,那就从头学起呗!但他很快就发现了,营里的干部对本专业都不是很精通,或者仅仅满足于弄懂一个小专业,浅尝辄止,有时总感觉是硬生生地将一部智能手机用成了一个数字时钟。

日常训练时干部按级别或者年龄扎堆,都是谈论“请假外出”、“转业交流”、“房产股市”、“结婚生子”等话题,在训练场一坐便一上午或一下午。

当年正逢营里装备信息化“加改装”,小T自告奋勇代表营里参加,带着排里两个士官骨干调试了近3个月,提出了124条疑问和修改意见,但上交机关后便杳无音讯,直到2016年小T免职去读研时营里还是上交着当年他整理的条目……

新装备配发后,营里并不甚重视甚至比较抵触,总认为用指挥车里电脑算出来的诸元一定不准,不如自己手工计算来的可靠;驻训场上这些价值数千万的新装备只能沦为上级检查时堆放违禁物品的场所;

加改装的终端也被认为不可靠,出现了传统手段操作信息化装备的奇观(用旗语作指挥,把电台当摆设……);就连演习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了所谓的“安全”居然可以忽略基本的战术原则。小T不仅产生了疑问:这部队真如口号喊得那样“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吗?

4

部队管理,政策土来路子野

一提起关于休假和外出,小T就牢骚不断。小T于2012年部队演习时受伤,住院治疗期间体系医院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清退所有的军人病号,小T因病未治好缘故请半个月假到地方医院继续治疗。

按政策新毕业干部当年不享受休假,但单位将小T次年的年假扣除了15天;2014年小T按调学计划安排赴某军校学习4个月,回来被告知学习3个月以上的干部当年不再安排休假,但小T同事在集团军教导大队学习了5个月却允许休假。小T纳了闷了,集团军教导大队和军校不都是去学习,为什么实行的标准就不一样呢?

2014年底该旅颁布《某旅干部管理细则》,共计大概200余条,在小T看来有不少奇葩规定:除了上文提到的“学习不让休假”,还有类似“休假不给路途”这样的规定……2015年该旅又进一步规范将干部周末请假规定改成“周末只允许一名干部外出”,意思是一般情况,一名干部得每6周才能外出一次?有一点忘记说了,该旅还坚持着单休的传统,周围的部队早都放开双休了……

2016年小T看着自己毕业多年一级未调,本着换一种活法、赌一赌的逃避心态,考上了某校研究生,想着9月份开学前休个假,结果干部部门一句“你马上要去读研了还休什么假”,休假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未休假赔偿的事就更别想了。


5

面临改革,五味杂陈心渐凉

研一时期,刚好是军改“脖子以上”的收官和“脖子以下”开展的时期,院校的改革调整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结合改革进度和院校的宣讲,能感觉这次改革力度很大。

特别是在院校系统学习“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后,对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和各战区陆军机构信心满满,觉得改革的春风终于来了,基层的顽疾终于可以得以根治了。

然而通过同事和同学交流后发现,基层部队的现状并非想象中那样:一方面各级抓安全的力度空前加大,干部像根即将被压变形的弹簧;另一方面实战化训练使得训练强度空前加大,但与此同时迎检的频率也大大超过从前,差不多每周就得应付一次上级检查。

但不管什么内容的检查归集到基层都是“老三样”:扫地、拔草、补本子。近期听几个同学抱怨,单位突然换防,上下都措手不及:家属小孩怎么办?房产贷款又怎么办?而面对这类实际问题领导就都只有一句话:“先过去了再说”。

平时跟小T关系好点的领导、战友都劝说道:“你既然出去了就想办法别再回来了。”面对院校相对轻松的“世外桃源”,面对原单位的“一连七上尉”,小T陷入了沉思:路在何方?下个十年,又该何去何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