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千钻好作者读书会今日头条

【日更31/1000】郑也夫的写作之道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10人  龙航007

标签:#郑也夫#策略#写作#观点#热爱


一、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在一篇演讲稿中,谈到关于写作文字功底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提高文字功力的三个方法:

1.你要对好的文字有兴趣,这至关重要

2.要阅读,要吸取

3.多修改文章

在郑也夫看来,中小学教育和写作课对于一个人文字功力的帮助是有限的,想把自己的文章写得很好,就一定要热爱广义的文学,热爱精致的文字,并且下定决心掌握这门手艺。

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在那都适应的道理。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愿意投入时间去研究、去琢磨,也不会因此而感觉到枯燥乏味。

多阅读,多吸收,这一点大家都很好理解。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后盾,后期能输出来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关于文章要多修改,我们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这么个说法,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很多情况是,写完之后自己就不待看第二遍的了,即便看,也是停留在修改错别字上。记得刚开始公开写文的时候,别说修改,能写完一篇文章就觉得大功告成了。

三、思

但是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如果我们仅凭兴趣来做事的话,那我们这一生能做的事是极其有限的,或者说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更严重的说法是不明智的,写作就是其中之一(文末的二维码图片,就写下了写作的好处)。但我们可以看一下身边的人,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做它呢?

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之所以喜欢一件东西,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而是先去做,在不停做的过程中,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自信,最后产生了兴趣。这和之前也提过两种工作观念类似:有的人是爱一行干一行;有的人是爱干一行爱一行

看似颠倒了顺序,实则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因为喜欢是一种能力,这也就是我们后期所谓的“坚持”。而对于有些人来讲,却是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

在“输入——处理——输出”这个过程中,多阅读就是输入的部分,只有输入的量足够多,才能够被处理并产生输出。这里还要再强调一下,虽然是大量的阅读,但是也要提高输入的质量。不能把什么样的信息都往自己脑子里灌,否则会污染大脑,造成无谓的“污染治理”。

修改有点类似于刻意练习,修改的过程就是在打磨再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痛苦,首先是重复,在刚刚完成个任务的时候,想要放松一下的时候,又要面临第二次工作。其次就是挑错,重复的过程也是不停的挑自己错误打脸的过程,这个词错了;这句话不通顺;这一大段要被删掉重写等等。即便如此,最后还要面临依然出错的可能。

这就像小孩练习武术,不停的重复,跌倒爬起来,跌倒再爬起来……最后,练成了。

四、行

针对以上三个提高写作功里的技巧,我们还有更进一步的行动策略:

1.在做一件事之前,先赋予这件事情重大的意义。然后,再想象不做这件事会带来哪些后果,写的越详细越好。

2.输出倒逼输入。意思就是,我们可以先定一个主题去写,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输出倒逼着自己去搜集素材,去阅读。

3.《边城》的作者沈从文,有人问他这部小说你改了多少遍?沈从文的回答是大概100多遍吧。郑也夫也说,他自己写一篇文章,一般要改五遍。他还说,要是你每一次写文章都改五遍的话,一年以后你一出手就是你当初二稿的水准。再过一年,你出手,就是当初三高的水准,渐渐的你的手眼都提升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