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掰香蕉背后的……
有这么一道题:“猴子一分钟掰一根香蕉,一星期能掰多少根?”(请注意喽,我没有说是一道纯粹的数学题)
我听完之后第一时间会在脑袋里边想数字和公式,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别的我都没考虑。
有人说这题简单,打开计算器咔咔一顿算给出答案就行了。
可如果是放在一个月薪5万的程序员面试题这样的环境里还能如此“操作”吗?
一下面是一个拿到这个offer的应试者和面试官的对话:
“猴子掰完一根休息吗?”“不休息。”
“有其他的猴子跟着抢吗?”“没有。”
“香蕉数量是无限的吗?”“是的。”
“猴子晚上睡觉吗?”“不睡。”
“猴子工作时长是996吗?”“不是,是007。”
“猴子不用吃喝拉撒吗?”“不用。”
“猴子需要花时间存放香蕉吗?”“不需要。”
“猴子掰香蕉有奖励吗?”“没有。”
“那猴子胳膊会受伤吗?”“不会。”
“猴子旁边还有其他的水果吗?”“没有。”
“有动物保护者干扰吗?”“没有。”
“这个城市让猴子工作合法吗?”“合法。”
问完这些,这位小哥给出了自己答案:“如果不考虑猴子的体力以及所受的干扰,那么最理想状态下掰的香蕉一共是60*24*7=10080根。”
看到这里,您肯定忍不住唏嘘了,哪有那么复杂呀?
别急,您还记不记得有这么一则看似笑话实则有深意的题: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了两只,问树上还剩几只?
若是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孩子,直接给出答案(10-1=9)就行了。
可是这道题如果放在不同的场所还会是我们脱口而出的答案吗?要知道可能还会有孩子质疑:老师,树上一只鸟也没有了,因为其他的鸟儿听到枪声都吓跑了。
是啊,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过程可不是为了让人变成一根筋。
学会发散思维,学会综合考虑,学会聚焦问题的核心,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该习得的却往往容易被忽略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这样“解决问题”的情景题要的恰恰不是答案,而是看你对这个(类)问题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和推理的逻辑能力。
谁能快速抓住每一件事情的核心和要点,谁就容易把事做得更全面更缜密,完成得更出色。
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涉猎面的宽窄、推理及应变能力高低决定了是否能够迅速挖出问题核心,而这,正是职场上不可多得的竞争力。
一道简单的猴子掰香蕉问题,折射出来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综合实力,考察的是一个人在一路受教育的过程中是否得到科学、全面的开发和引领,彰显出一个人在校内和校外所得知识、经验是教条的还是灵活的,体现出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能力高低……
想到这些,对孩子当下成绩高低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执念,学业水平才是他们未来成长的保护神。
看透了这些,对自己此刻职级高低、收入几何也能再“放下”一点,眼界视野的拓宽,内心的丰盈才是自己能掌控住同时要给自己带来福祉的东西。
能力如何会决定我们能得到什么,但格局高低会决定我们最终能走到哪里。
一道小小的猴子掰香蕉问题很能看出一个人格局的高低。
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在格局修炼这条路上,没有过去时,继续修炼、雕琢才是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