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真实的东西

2021-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重启征程6817

记得我在听哲学课的时候,老师讲到的一个观点,以下是这个观点的陈述和理解

存在和非存在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存在之外有什么东西?如何定义存在?,,,,

这些问题都是在讨论真实和虚无之间的关系,真实和虚无之间的关系的具体化形式就是存在和非存在的关系?

存在和非存在之间的边界是否存在?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所公认的客观存在其实需要做一些现象学上的讨论。

我面前有一把正方形的桌子,无论我站在那一个角度,我仅仅只能看到这个桌子的三面,但是实际上这个桌子有六个面。但是即使我们看不到那三个面,我们依然会认定另外三面是客观存在的。注意这种客观存在是我们自己凭借想象认定出来的,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各种的感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来验证其是否为客观存在。

也就是说感觉很重要,当然这种感觉也包含了由各种工具辅助下的可以直观间接感受到的东西,就比如说电磁波,声波,,,,。

注意:接下来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假设存在一种东西,是不能被感知的,也不能被任何的理论预测,更不能被任何的科学仪器观测,那么这个东西存在吗?

既然无法被观测和感知,那么我们又怎么来知道它是存在的呢?

我们如何理解存在之外的非存在?

如果说“非存在”是“存在的”那么,“非存在”和“存在”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如果说“非存在是”非存在的“,那么“非存在”是无法感知和观测到的。

那么我们为毛线要讨论非存在的问题呢?

这和我们的思维有关,记得《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中提到过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的头脑不仅仅是思维的,更是可以思维思维本身的。

当我们用头脑思维的时候,我们是在思维的内部,在使用思维这个工具来解决问题,当问题不复存在的时候,或者问题无法被解决的时候,那么思维的作用就会被弱化,接下来我们会否定思维,这就是思维思维的一种雏形。我们会尝试去改变之前的思维定势,去思考新的思维。

这里就出现了存在和非存在的问题了,思维是抽象的,思考新的思维自然是更加抽象的,如何寻找新的思维,如何让新的思维作为思维而成为思维?

也就是说,当我们一旦认识了一个“非存在”的“存在”。那么,所出现的现象就是“非存在状态的坍塌”,同时“存在状态的建立”。

这就和“薛定谔的猫”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就是说在我们没有观测到“存在”之前,“存在的事物”都是“非存在的”,当我们打开盖子之后,所谓的“非存在”就转化为“存在”了.

讨论这个哲学问题和外星人有个毛线关系呢?

没有什么毛线关系

同理,我们还可以延伸到“鬼是否存在之类的问题。

这样一来,似乎陷入了不可知论的逻辑闭环之中,就像我家的小黑经常咬着自己的尾巴转圈一样。

另外,对于神秘和未知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

那一夜,我跳出了宇宙之外,处在了一个绝对真空中,那里没有任何的感觉,似乎进入了佛家中的涅槃状态。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网图侵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