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这其实是一本书的书名,不完全算是标题党。
这大概是我第四次参加樊登读书会线下活动,和书友们一起聆听樊登老师解读这本畅销了二十年的书——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
我一直认为樊登老师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讲书人。他就像一位长者,拿把椅子,坐你身旁,字字入耳、句句入心,如同一股清流,总能让你感受到他的真诚,收获到不一样。
这本书,在读书会上线才四天,六十八万人点播,数据还在持续升温,谁都想在门缝里偷看一眼,探究它的魅力所在。
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
作者只是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正视苦难,理解并接受这样的事实,我们就会释然,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
三百一十页,厚厚的一本书。四个大标题,每个大标题中都有N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中又有N个句子和案例……
听完樊老师解读,或者合上书,如果让我从书中只提炼出两个关键词,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那就是自律和爱。
我承认,这是我此刻能够内化的东西了。
自律
自律,作者是这样定义的: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我突然想到《中国合伙人》中的一句对梦想的定义,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那自律可不可以这样说,承受你愿意承受的,跨过去会让你感觉到柳暗花明的东西。
更通俗地说,就是管好自己。
我们总是经营不好时间,逛逛朋友圈、发发照片数数几个人点赞、抢抢红包、拉拉投票、各种小视频趣段子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感叹一不小心,又虚度了一天;我们总是喜欢拖延,逃避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总渴求问题会自行消失,事实上有些问题永远像迷乱的线团,等待你去找到那个结;我们总抱怨命运不公平,源于社会、体制、环境、背景、潜规则……总有各种各样的漂亮借口来安慰自己;我们常常恐惧未来,又常常眷念过去,要是当初重新选择,或许就和别人同一起跑线了,要是当初努力一下,好好把握住,机会就不会溜走了。
事实上,机会一直在擦肩而过,因为我们一直活在自我的感叹“当初”中。
天啦,我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我说的不是你,而是我自己,有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影子。
原谅我用了这么一大段来作铺垫,其实,我只是为下一步的自律,找个精神上的驱动力。
这就好比一个小伙子想要追求到心仪的姑娘,会不惜一切改变自己,使出浑身解数一样。
忍不住翻开书架上我曾经记过的一个本子,其中有一页,我写了一句话:如果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情,你会做什么?上面用黄色水笔打了个比乒乓球还大的问号。
另一页,我画了一个从本子下端直到上端的箭头,如同冲到了云霄,就写了一件事。
我把自己的隐私分享出来,就是希望你也试试。
我坚持过一些东西,也放弃过一些东西。
如果说,看到希望的坚持叫坚持,那么,看不到希望的坚持更加叫坚持。
人性中的很多懦弱,我改变不了,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可能还避免不了,只是,会不经意地翻开那个问号和箭头,然后,继续。
回到自律上来,作者写了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后三个原则,我的理解,承担责任就是不逃避,时时记住我是一切的根源;忠于事实就是不以自己的想象去判断,不要活在未知的恐慌当中;保持平衡,就是保持中庸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具体说说第一个原则,推迟满足感。
作者举了个吃蛋糕的案例,那位心理就诊的女士总是先吃最喜欢的奶油,再吃蛋糕。
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重新讨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如作者所料的,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她总是先完成容易和喜欢的工作,而在剩下的六个小时里,面对那些棘手的差事,她总是回避,结果,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工作却拖延了下来。
于是,作者建议她,强迫自己先去解决那些棘手的差事,剩下的工作就变得轻松了。
原因很简单:按一天工作七小时计算,一个小时的痛苦,加上六个小时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小时的幸福加上六个小时的痛苦划算。
樊登老师举了个他小时候,爷爷总是要求他们先吃家里已经烂了的红薯,未烂的放到后面吃,然后,等想吃的时候,未烂的又变成烂的红薯了,再然后,就是每次吃的都是烂红薯了。
这或许不太合理,但却是留下一份希望。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吃的一分钱一块的小糖,是选择使劲嚼碎了三下五除二吃个痛快,还是选择鼓在腮帮,一点一点舔着吃,还是选择暂时忍着,等别的孩子吃完了,自己再慢慢地放嘴里含着吃,让人羡慕得直流口水。
结果都一样,过程却不同。
我现在也常常建议我的孩子将最不愿做的那项作业完成,后面的就轻松了。
这大概就是一种推迟满足感。
我最初理解这个概念,应该是一次时间管理讲座中提到每天写晨间日记,然后吞掉一只青蛙,就是先做最难的事情。
后来,又在《成为作家》那本书里看到,如果你想写作,最好是早晨第一件事,什么也不要做,先随心所欲地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这大概就是一种完全的释放,没有任何杂念。
后来,我也尝试过,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不是打开手机,而是打开电脑,随意写几句,有时候会形成一篇文章,有时候写完就关到小黑屋软件里,不去管它了。
我觉得,早晨是一天的开始,你最先看到或尝试的,似乎就是整个一天的景象。
我很少翻看朋友圈,但并不影响我不重视朋友,这是两回事。
当然,我也常常把自己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也尊重别人读与不读的选择。
每次遇到有碎片化的时间,比如等车的时候,运动的时候,吃饭前等等,也会看看。
一般不会用整块的时间去看一些琐碎。
这是在这个碎片化的世界里,我所作出的对自己的妥协,不知算不算这件事情上的自律。
要不然,我不可能有时间能把老子的《道德经》读了一百多遍。
爱love
再来说说第二个关键词——爱。
樊登老师解读的,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过分依赖不是真正的爱,自我牺牲不是真正的爱……
作者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爱就是对我们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主动关心。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也为你所爱的东西努力。
王君老师说过,爱与被爱,由被爱方说了算。
我们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把爱给了孩子、伴侣,以及我们身边的人,以爱的名义,将所有的孔隙都捂得死死的,活得没有自我,却常常委屈痛苦不堪。
我们爱自己的学生,以爱的名义,为他们铺设一条自以为是的阳光大道,殊不知,这不是他们完成自我的路。
爱是一种独立,也是一种平等,更是要懂得自律。
爱的体现形式有很多,既要爱自己,也要爱他人。
因为爱从来就是一个动词。
没有速成
读书会第二个环节是分享体会,轮到我分享的时候,我说到了自律、说到爱,最后,再加了一点,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速成,不要相信那些“几个小时就能学好一门外语”、“读完这几本书你就成为写作高手”,“听完这堂课你的人生就会发生改变”的鬼话……
如果你想成为某个领域中的杰出者,需要读很多很多书,如果没有时间,或者精力不佳,或者理解不够,不妨听听樊登老师如何解读。这是我在去年最冲动却从来没有后悔的一次消费。
也不是你加入了读书会,或者听了一本书,热血沸腾,如果不去思考,不去立即行动,不去一点一点地改变,你依然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人生实苦。不管这条路是不是少有人走,但仍要硬着头皮往前走,边走边欣赏,寻找最美的风景,只是谁也没有办法抵达完美。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走在修行的路上,都在慢慢地学会自律和爱。
用樊登老师的话结尾,修行就是一个终身的事情,正因为复杂,所以才有趣。
很幸运,我被大家现场投票选为最佳分享者,得了一本书友签名的书。宣布的时候,我的侄女很紧张,手心冒汗,最终说了一句:大姨,你果然不负众望啊!
呵呵呵,不是什么荣誉,没想到孩子觉得这么珍贵。看来,我又在孩子面前勇敢了一回。
感谢扬州分会的张杰会长,我看到了他和读书会的成长,同时也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愿在全民阅读推广路上走向诗和远方!
201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