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家绘画

端午节除了菖蒲艾草,明朝画家还画了这些应景的花卉

2019-06-06  本文已影响4人  正广文化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天中节,为阴历五月初五日。

正当夏季,百合、莺粟俱于此时开花,故以之为代表。

通幅用写意之笔,于宣纸上点画花石。若饱含水分,则有景色相融之晕散意味;若用干笔迅速钩写,則具飞白之效。虽看似草草,实生动而有野趣。

明陈嘉言端阳景 140.3厘米×37.1厘米

甲辰(1604年)端阳前。写于竹梧小隐。陈嘉言。

钤印:陈嘉言印、孔彰、竹林小隐

陈嘉言(1539年生,卒年不详),字孔彰,浙江嘉兴人。善写花鸟。画笔松秀,颇臻妙境。

明陈栝端阳景 125.8厘米×41.4厘米

蒲觞泛酒引薰风,照眼榴花别样红。更有戎葵添丽景,一时都聚古瓶中。沱江子陈栝写。

钤印:陈栝私印、沱江

陈栝(生卒年未详),约活动于公元16世纪,字子正,号沱江,江苏苏州人,陈淳之子。

本幅设色画园中一角,画面宾主次第分明,用色艳而不俗。其中自然优雅的韵味,正是沈周、文征明以来吴派画家共同追求的格调。

主景以蜀葵居中,背面湖石后有石榴花穿出,均为夏日端午前后盛开的花卉。两旁配以山丹、灵芝,花卉几乎全部以色墨点染,并无钩线。虽然主景居中,构图稳重,斜下的山坡与横出的石榴卻为画幅添加了斜向动态,不致刻板。

明陆治端阳佳景 116.7厘米×62.7厘米

葵榴花下自称觞,南极星辉满华堂。况是江南多胜事,朱明佳节正端阳。怀亲杜隐君七十。包山陆治题赠。

陆治(1496-1576),明代江苏吴县人。字叔平,号包山子。倜㑽好义,以孝友称。诗文书画并工,山水、花鸟颇能出己意。与文征明、祝枝山交往甚厚,画名几与文征明相当。

此图为端阳应景之作,以没骨法写菖蒲、石榴、蜀葵等当令花草,用色雅淡,为克弘写生佳作。

明孙克弘画端阳景 107.7厘米×28.7厘米

孙克弘(1532至1610年),字允执,号雪居,江苏华亭(上海松江)人。少时以父荫授应天府治中,擢汉阳太守,后无意仕途,于东郊故居修筑精舍,环列鼎彝金石书画期间。山水、花鸟、兰竹俱佳,晚年专意于梅竹。

本幅画石榴、百合、蜀葵、艾草等端阳时节植物四种,兼采没骨、写意两种画法,笔意疏简,设色淡雅,饶具韵致。

明刘广画端阳景 112厘米×30厘米

丙子(1456年)端阳。画于荆园。刘广。

刘广(生卒年不详),字元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秀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