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民族之魂,织绣民族传承
湘西8月18日电(通讯员 张龄月)为探究“非遗+扶贫”国家发展政策下,湘西苗绣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湘潭大学社会调查研究协会暑期调研团于8月16日奔赴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石栏镇进行调研。
心怀民族之魂,织绣民族传承调研团于石栏镇政府前的合影。通讯员 苗龙龙 摄
经过一路的奔波,团队在8月16日下午到达了石栏镇,石栏镇文化站站长热情地接待了团队,并为团队细心安排了食宿,小组成员安顿了下来。小村里山清水秀,流水潺潺,与城市里不同而纯粹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了小组的成员。月色朦胧,在阵阵蝉鸣中,大家渐渐入眠。
第二天,在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文化站。文化站的麻阿姨热情地为团队成员进行讲解,她说:“现在的苗绣和以前相比有了更多的发展,采用机械织绣和手工织绣相结合的方式,效率提高了不少,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机械房里整齐地排列着十几台织绣的机子,旁边的桌子上叠着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绣品,彩线交织,金丝盘边,奔腾的龙展示着名族的气节,花团锦簇透露出民族的气息,双手抚摸在绣锻上,感受到的不仅是一针一线的精致,还有满满的民族风情。
心怀民族之魂,织绣民族传承
正在运行的织绣机械。通讯员 杨婷 摄
在文化站的门口,团队发现了一位认真绣着绣品的阿姨,发现小组成员对绣品有兴趣,她向小组成员招了招手,让成员过去观看。阿姨名叫麻金连,进行苗绣的制作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她神情自若,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绣着绣品。她面前摆放着织绣的手工机子,正在绣着龙腾的图案。麻阿姨为我们进行了讲解:“一幅绣品大概有十几条龙需要织就,一条龙需要绣一个星期,绣一条龙要先用银线细细描边,定色调,然后开始绣。每一幅绣品的规格,龙的间距,整体色调都需要仔细斟酌,马虎不得,绣好一幅绣品时间也是不短的”。在这个清晨,阳光从山上照射下来,在树叶的缝隙间疏疏朗朗地闪烁着,形成金色的光影。目光所致,是一位手艺人正在进行着绣品的制作,时光在她的一针一线中流逝,却留下了一幅幅精致的绣品,供我们进行民族的传承,她绣的仿佛不是绣品,而是苗族的历史,是她心中对于民族的热爱。
心怀民族之魂,织绣民族传承
正在认真进行苗绣制作的麻阿姨。通讯员 张龄月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