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乘巧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吗
“听话”曾经是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最高赞赏。他们总是习惯居高临下地指着孩子说:
“不听话就是逆子!
不听话就是不孝!
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循规蹈矩、乖乖听话的孩子总是会被大人们津津乐道、赞扬有加。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会被处罚、批评。
这里做个调查,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能力比你更加强?希不希望他以后比你过得更加好?希不希望一代比一代强?
可能很多人说你这不是废话嘛,肯定是啊,可是他听你的话,按照你的吩咐去做,就能达到上面所说的吗?就能比你强吗?
就像是师傅教徒弟练武功,如果徒弟完全按照师傅的吩咐去做,徒弟能超过师傅吗?
只有很少的徒弟能超过师傅,对不对?
很大一部分的徒弟是不能超过师傅,对不对?
所以不听话的孩子比听话的孩子的以后的成就可能会更高,处理事情可能更灵活,可能更容易变通
举例,一位妈因为工作忙,总希望孩子能够听话,少闹腾一点,于是不断的给他灌输听妈妈话的意识,有一天,这个上大班孩子尿裤子了,妈妈觉得很奇怪,孩子都这么大了,怎么会尿裤子呢?于是问孩子,为什会尿裤子?原来中午吃饭时要尿尿了,老师说吃饭时不能乱说话,乱走动。而妈妈又讲,在学校里面要听老师的话,于是就听老师的话,憋到吃完饭后,就尿裤子了,如果这位妈妈不改变育孩的思路,后续这位小孩会发展成什么样?
举例,我自己也是类似,从小就被教导要听父母的话,小时候也很喜欢问为什么,有一天当我问了为什么时,我妈就吼了我一句,哪有那么多问什么,我还害你不成,听话照做就行。从此以后,我就很少问为什么了,再加上母亲强势,成年后,有点腼腆、内向、自卑、讨好、柔弱型,好像都有点,当然我原来的性格也不能全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不过受的影响还是瞒大的,现在可能好很多,这种性格遇到的事情,改变过程中的痛苦和挫折只有自己能体会了,可能也会影响自己发展。
再举例,《恰同学少年》青年毛泽东回家过年,被他老爹锁在卧室里不准出去,硬压着他留下下来,继承遗产,结婚生子。毛泽东趁着月夜,翻墙而过,自己一个人偷偷跑掉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新中国开国主席。
要求孩子听话,就是在剥夺他们提出不同想法的能力。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选取了二到五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和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对他们从幼年追踪观察到青年期。
海查发现一个惊人的结果:
有反抗倾向的那组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而无反抗倾向的那一组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父亲曾对自己儿子说:你如果有理想的话,就去努力实现,不要听周围任何人说什么,就算是我,也不行!”
允许孩子“不听话”,不是说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在一定的标准下,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而什么事情必须去做。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获得能力,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成为一个失去自我、只会听话服从的人。
未来是个很不确定社会,有些我们都无法想像,所以我们保持敬畏,更教不了孩子们,当她们面对生活的规则和人生关卡,只是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直面挑战,父母只需要陪在孩子身边,温柔而坚定地鼓励他们就好了。
所以,对于我们的孩子,除了孩子的底层能力,如逻辑思考能力,专注力,情绪理解,运动和创造能力。保障孩子安全,例如红灯停绿灯行和法律知识、要让孩子明白并遵守之外,其他的,都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
所以,大家能不能做到?抛弃这种隶属观念,孩子是我的,我叫他怎么样他就得怎么样,把孩子当成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能不能做到?
如果非要”搞定”他们,你就想一想你怎么“搞定”你的客户,怎么搞定你的上级,用那套做法能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