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平消零专题

目标,不是用来达成的

2021-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悠游蓝枫

日更D099,晴。

哇,明天就是日更第100天了!

今天的状态不太好,很多事情一起来了,我的进度也不太好。

刚刚开脑洞,想单方面提前宣布日更100天完成,今天写下日更100天复盘,明天发个文章合集,哈哈哈~

不不不,还是留到明天,日更100天复盘+合集,这是最正式的仪式,也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那挠头的事来了,今天的主题是?

目标!

这不马上就要实现一个目标了嘛~好,就它了。

1

目标,不是用来达成的。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易仁永澄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上。

我很好奇,一个教目标管理的人,说目标不是用来达成的,那你说目标是用来干啥的呀?

往下看,他说:如果每个目标都能实现,代表着你可以预测未来,能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只有造物主才有这个技能。

确实,我承认自己就是一普通人,目标无法实现是常事。

所以,我们立个目标,是干嘛?

2

人的行为有很大的随机性,当下的某个想法、某个事件,都可能影响我们的行为。

大多数时候,我们写下的目标,是有明确的实现路径的,比如一年看100本书、考试过关、环游世界……

给这些目标写下明确的SMART衡量标准,按着路径往下走,也许会遇到意外或者困难,但只要不忘记目标,持续做,基本都能达成。

在这里,目标是用来实现,并要时刻提醒自己,别忘记,别偏航。

3

还有一类目标是远大目标,想想自己能做到,就觉得十分美好,它有超强的能量和无穷的吸引力。

这类目标的实现方式是:Be-Do-Have。

Be:(目标)我想成为谁?

Do:(行动)我该如何做?

Have:(收获)我的成果是什么?

也就是,以终为始,锚定终点目标,链接起点,倒推执行路径。

目标这时候变成了灯塔,执行的路径是前行的方向。

这件事需要持续做下去,也许我们能把它拆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完成;也许我们中间会离开一下,先去完成一些目标……如果我们心里“一定”要,会再次回来继续向前的。

4

说个很有启发的内容,来自罗振宇的2021跨年演讲。

我们的扶贫攻坚战、3060碳中和,都是先定下了一个难度极高的目标,高到大家觉得几乎不可能。

超大目标定了,我们来汇集一切资源、人才、精力,用尽所有努力,去实现。

实现之后,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红利。

万维钢老师把这件事称作“奇迹业”:超大目标,超大红利。

我在想个人是不是也可以这么操作。

查了查资料,发现确实也有这么一个理论:吉格勒定理。

理论提出者是美国行为学家 J·吉格勒,具体内容是:设定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理论基础是来自哈佛大学的目标威力实验:

1953年哈佛大学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的毕业生,进行了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其中: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再次调查,结果如下:

3%有清晰而且长远的目标的人:一直朝同一个方向努力,成为顶尖成功人士;

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上层,短期目标不断达成,成为行业专业人士;

60%目标模糊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层或下层,能够安稳地生活,但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27%没有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十分不如意,不断抱怨社会和他人,经常失业,家庭也不幸福。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更有雄心一些,给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以及自己现在在哪里,一直朝着目标前行,无论多困难,至少迈出的每一步方向都是对的

目标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