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本文记录一下关于阅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2》的好句以及所思所得。
书像木人桩,静静待在你面前,它提供给你一个演练的对象,让你在演练的过程中,领悟每个动作的理由、体会每个动作的力量。
幽感:的确,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同样,善读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示范,虽然其本身是静态的,但是你在领悟过程中的思维却是动态的。
自私是我们的天性,但成熟的人就会懂:自私不等于只有自己好。我们都可以在自私自利的天性之下,依然希望别人也好,然后我们可以期待自己过得更好。
幽感:这其实讲到的就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每个人都有一种名为“自私”的基因,但这不妨碍我们追求双赢的局面哈!!!
在说话之时,所有我们嫌弃别人、觉得别人表现得很差的部分,往往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幽感:其实这句话可以和一句古文对接上——反求诸己,在我们埋怨或者是责备别人之前应当首先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做得已经足够好了,有没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孔子所倡导的吾日三省吾身,其实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哈~
机会,本来就只给想要机会的人。对不想要机会的人来说,机会根本没有存在过,也就谈不上损失或错过机会了。
幽感:机会当然只垂青那些为它做准备的人,不然你也只能白白丧失机会,当然你也不必惋惜,毕竟你没准备,心理上没有预期,也就谈不上什么失之交臂之类的故作惆怅了。
说话说得漂亮,那是绽放在空中的烟火;而比较无人注意的倾听能力,则像是透明的空气。虽然烟火绽放时,没有人会去注意空气,但如果没有空气,烟火无论如何都点不燃,更不可能绽放。
幽感:我们时常留意或者在乎说话应该怎样的滔滔不绝,但是却忘记了侧耳倾听的重要性,如果说倾听是说话的养分,那么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没有倾听就没有发言权!
当我们要求别人给一个理由的时候,我们通常是感情上需要一个回应,而不是理性上需要一个解答。
幽感: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本书康永哥所说,当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个无足轻重的理由总比不给的好,不是说理由的必需性,而是仅仅满足了别人的需要,就够了。
每个人都有既定的立场,但通常也仍留有被引导的空间。如果多练习,渐渐就比较能把对方一步一步引导到双方可以达成共识的地方
幽感:其实这句话说得就是寻找彼此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典型的例子就是周总理的“求同存异”方针。
我对吵架有一些建议,其中一个建议是:不要否定对方存在的根本立场。不要攻击对方的人生立足点。
幽感:君子吵架,吵之有道,不要对别人人身攻击,不要问候别人全家,就事说事,有理说理,这才是文明的吵架方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