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和孩子
跟平时一下,我下了班吃完晚饭,喜欢步行走回租住的地方。今天,我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我只看到他们的影,大人大概是跟我差不多大,二十七八岁左右,男孩子瘦瘦高高的,大约是在读小学。其实我不敢轻易对他们的关系下定论,因为我无法断定他们是否是一对父子,不过这都不重要。
我碰到他们时,他们俩正跟另一对大人和孩子道别,然后朝着我回家的方向走去。傍晚时分,随着暮色的降临,天空也点点滴滴下起了小雨,大人从背包里拿出来了一把伞,撑开伞和孩子一起走着。我加快了两脚步,走在了他们前头。我听到大人和孩子在说话,大人问,孩子答,大人的语气让我记起了我初中时,上晚间辅导班的老师,带有点地方口音的语气,引起了我对这个大人和小孩之间的对话的注意。
回忆他们之间的对话,我还记得这些:
大人:(大概是问了)今天学校教了什么?
孩子:月亮离我们有XX远,月亮都几亿岁了。
大人:月亮有46亿(大概)岁了吧!你觉得月亮是活的吗?月亮上面有没有生物?
孩子:月亮是死的,而且人类在月亮上一跳就能够跳很远。月亮上好像没有生物,都是石头。
大人:你知道怎么样的叫生物吗?生物就是会死的物体,你现在还觉得月亮是生物吗?
孩子:月亮是永恒存在的,她都活了这么久了,她不会死。
......
我“跟”在他们前头,一路走着,“偷听”着大人和小孩的对话。而我心里也不禁“咯噔”一下,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我身边同龄的朋友,都不会再讨论月亮活了多少岁这种即便我们不知道答案,但依然觉得很“傻瓜”的问题;不是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便不会用“月亮上能够跳很远”这种语言去描述月球失重的知识......因为,在学校里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看来各种书籍,我们似乎知道了这些类似“月亮上能够跳很远”是因为月球上失重的本质。所以我们大人已然不会用”月球上可以跳很远“这种很”傻“的描述去形容一样事物。因为在我们大人之间的交流中,这种常识已然不用去向对方解释。以此,我们看到的花就是花、草就是草、人就是人,明确地指给对方看,他便明了那是个什么。除了文学作品或者必要表达需要,我们懒得去形容、甚至根本不会去细心观察,那花是什么样颜色的、有几片花瓣、花瓣的形状怎么样子、花里散发着一股怎么样的香味。我成了大人,却失去了像小孩子一样用最简单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形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们有时候迷茫,我们能解释为什么迷茫,但很多时候却也仍旧迷茫着,我们计较得失,计较快乐,用别人已经尘埃落定的固定思维或者想法去看待一件事情,那个人或许成功了,然后我们以为自己也像别人一样不迷茫了,或者成功了,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看到的世界,发生的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别人已经给我们绘制好的世界,可是那不是自己的。像孩子一样,用最简单的想法和角度,来看我们自己看到的东西和经历的事情,打破那层罩在我们眼前的滤镜,那个真实的世界才是我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