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讹传几千年
“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中一句话,从古代流传至今,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很多人认为人性是善良,并且引发人性善与恶的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关于人性的善良论来源于《孟子》,但是孟子的意思并不是说人性是善良的,那么孟子的主张到底是什么呢?
01
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后裔,是战国时期(前372年-前289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孟子继孔子之后,将儒教进一步发扬光大,被世人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就是记载着孟子的言行,由孟子和他的弟子共同编制而成。
“人本善”的言论源于《孟子.告子上》:“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ang);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后人根据这些话得出人性本善的观点,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水的本性不分东西,不分上下吗?人性的善良如同水向下流一样。人性如果没有善良,那么水也不会向下流。水受搏击跳跃起来,可以超过额头;压迫它逆流,可以上山岗。这是水的本性吗?其实是形势迫使它这样。人可以迫使水不善良,人的本性也是这样。
于是很多人认为孟子是支持“人性本善”的,其实孟子并不认为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然的,无所谓善良与邪恶,可是人性却是向善的。
孟子拿水作比喻,水有善恶吗?但是水会自然向下流,水向上流是因为受到外力影响,水的本性是向下流,水有上下流之分,人也有善恶之分,人如同水一样,是向善的,人之所以向恶,是因为受到压迫才会向恶,人和水的本性都一样是自然的,但是受外力影响。
从以上内容分析,可以得知孟子并没有说人的本性是什么,只是说人的本性如水一样是自然的,只有受到外力影响才会不自然。这种思想类似道家的自然理论。
02
没错,孔孟思想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的延续,道法自然是儒教的延续,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都源于“道”,那么“道”又是什么?
“道”是中国历史从宗教神学走向自然学说的一种新名词,它标志着中国从神的世界走向自然的世界。
儒03
儒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宗教,夏商周之前,一直追溯到黄帝时期,华夏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儒教,儒教的最高信仰是天神(上帝),为什么说儒教信仰的是天神,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证据。
电视剧《封神榜》大家基本都看过,讲的是商朝和周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神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地位很崇高,要不然为什么要封神呢?
《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意思是说商代人的祖先是玄鸟所生,商人认为他们是神的后代。
胡适在《说儒》中也得出结论:1、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
2、儒的生活:他们是治丧相礼的职业。
3、殷商民族亡国后有一个“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孔子在当时被人认为应运而生的圣者。
4、孔子与老子的关系,老子是正宗的儒,孔子是把殷商民族的部落性的儒扩大到“仁以为己任” 的儒,把柔懦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存在一个很大的宗教,就是儒教,儒教的教士被称为儒生(术士),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天神,由此诞生了很多神话故事,如《山海经》中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
道04
商朝灭亡,儒教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人还是信仰儒教,一部分人转向自然学说,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天神被天子取代,周天子是天之子,是王权天授,既然是天子,那么周人就开始转为信天子,周天子靠什么教化子民和治理天下呢?靠得是一本书《周易》。
《周易》是周文王时期的一本书,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是周文王根据自然之理,悉心钻研,将伏羲的先天八卦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yáo),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周朝取代商朝后,分封建国,原殷商遗民被分封到各国,以齐国、宋国、卫国、鲁国的殷商遗民最多,这些殷商遗民成为周朝新民,但是信仰的儒教却没有立刻变化,从史料得知,这些国家的人依然有祭祀天神,治丧相礼的宗教仪式,老子、孔子等人都是儒教信徒,是儒教的传教士,但是他们的思想已经从宗教思想向自然思想转变。
05
儒教在春秋战国时期时慢慢转变成道的思想,什么是道,诸子百家没有人说的清楚,那是一种信仰,只有老子在《老子》一书中解释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把创造万物的天神用“道”来形容,“道”是天下的母亲,是造物主,道的行为可以自然界中看出,老子可以说是中国自然学说的创始人,他将天神理解为“道”,人们要按照自然之道生活,将人们从神学中解脱出来,产生新的宇宙观。
06
因此到了孟子时期,“道”代表的自然学说已经逐渐发展成熟,诸子在道的指引下,开始了百家争鸣。
当人们思考人的本性时,孔子和孟子都是采用自然学说进行解释,比如人的本性是什么,孟子就拿自然界的水作比喻,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如同水一样,遵循自然,水往低处流,是自然之性,但是他却倡导人性向善,因为人都希望自己是善良的,不是邪恶的,只是受到外力才会变得邪恶,如同水一样,受到外力,才会向上流。
“人之初,性向善”才是孟子的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是改造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到底是什么,本文不做详解,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一种治国工具,是为了维护帝国中央集权异化出来的一种流派。儒教与儒家思想有本质不同,儒教是一种宗教,儒家思想只是一类人的思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