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书友会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经典

国学 || 词汇与文化(31)

2022-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YangSiR说
(网图,侵删)

7.2 “名”、“字”相应

汉代班固《白虎通·姓氏》中记载,“或旁名而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古人取“字”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字”与“名”在意义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那么,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呢?

我们先来回顾前面所说的“班固,字孟坚”的事。“坚”和“固”含义相同,“孟”则表示他排行老大。因此,这里的“名”与“字”属同义词,我们称之为“同义互训”的关系。

所谓的“同义互训”,指的是“名”与“字”为同义词,二者相为辅佐,互作解释。

比如,班超,字仲升。《说文》中解释,“超,跳也。”“超”和“升”都有“升高”的意思。

又比如,屈平,字原。《尔雅》解释为,“大野曰平,广平曰原。”大片的原野称为“平”,广大而平坦的地方叫做“原”。“平”和“原”意思相同。

再比如,张衡,字子平。“平”与“衡”两字的意义也相同。

除了“同义互训”也就是含义相同、名字相应的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属于,“反义相对”。

所谓“反义相对”,指的是名与字所取文字的含义正好相反或相对。

比如,韩愈,字退之。《玉篇》中解释,“愈,胜也。”“愈”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过犹不及,因此就取字为“退之”。字与名相反,相互补充。

又比如,曾点,字晳。《说文》称,“点,小黑也。”点,本来表示小黑点,晳则表示肤色洁白,二字的意思正好相反。

再比如,朱熹,字元晦。《说文》解释,“熹,炙也。”“熹”表示明亮的意思,而“晦”则表示昏暗。“熹”与“晦”的意思正好相反。

以上这两种,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名”与“字”相应的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古人的名和字,存在着“类别”等逻辑上的关联。

我们来看以下第三种情况,“意义相关”。

所谓“意义相关”,指的是,由此及彼,通过联想可以了解名和字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较为笼统的说法,事实上,如果细分起来,这一类名与字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比如,孔鲤,字伯鱼。“鲤”,是鱼类中的一种。三国时期的书法家卫瓘,字伯玉。“瓘”,是一种玉的一种。这两组名字都是“种”和“属”之间的关系。

“举案齐眉”这个典故中的人物梁鸿,字伯鸾。“鸿”和“鸾”都是鸟类。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字子衡。“机”和“衡”都是北斗七星的星宿。这两组名字都属于同一个类别的事物。

再比如李渔,字笠翁。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是打渔人家最常见的装束。宋代史学家郑樵,字渔仲。“渔”就是打鱼,“樵”就是砍柴。渔夫和樵夫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并提,泛指村舍中的人。渔樵是古代隐居者中最常见的两种人,“渔樵问答”古代描写隐居生活最常用的一种表意形式。这使得名与字的语义有所关联,而且这两种有关联的事物常常共现。

第四种类型,称为“原名变化”。指的是,通过在原名的基础上增改或拆分文字的方式来命“字”。比如,谢安,字安石;杜牧,字牧之;谢奕,字无奕;颜延之,字延年;杜彦章,字彦君等等。这些“字”都是直接使用了原名中的某个字。

还有一些,是拆分一字为二字的。比如,朱筠,字竹均;毛奇龄,字大可;尤侗,字同人等等。

第五种类型,被称之为“古语活用”。这种类型中的“字”,往往都是来自于古代典籍。比如,曹操,字孟德。出自于《荀子》“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句。潘岳,字安仁。出自于《论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句。钱谦益,字受之。王先谦,字益吾。均出自于《尚书·大禹谟》中“满招损,谦受益”句。

第六种类型,我们习惯上把它称为“追慕古人”。指的是用名字来表示对前贤先哲的仰慕之情。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字介。这是由于他非常倾慕春秋时期的介之推,因此不仅与他同名,而且还用他的姓氏为字。南朝时期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钦佩西汉博士冯野王,不仅照搬他的名字,而且取“字”希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