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幸福的勇气

2021-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龙女快跑

人类的烦恼全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而人类的幸福也全都是人际关系的幸福。

1.当孩子或学生犯错时,该如何沟通?

要问的是对方的生活方式。康德关于自立说:“人处于未成年状态(没有真正自立的状态)不是缺乏理智(能力),而在于没有他人的教导就缺乏运用自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也就是说,人处于未成年状态是自己的责任。”人为什么要拒绝自立呢?因为我们按照“他人的教导”活着很轻松。大人们为了把孩子们置于“未成年状态”之中,为了让其处于自己的支配之下。大部分教育者因为不想由于孩子们的失败而承担责任。而为学生“自立”这一远大目标做出贡献,教育者要拥有这种奉献精神,唯有在奉献精神中找到幸福。

2.当孩子问你“我可以去朋友那里玩吗”?

告诉他自己的人生、日常的行为一切都得由自己决定。并且,假如有做出决定时需要的材料——比如知识或经验——那就要提供给他们。这才是教育者应有的态度。即使他们自己做出的决断以失败告终,孩子们也学到了“自己的人生可以由自己选择”这个道理。

3.由竞争原理到协作原理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并且,教育者就是心理咨询师。“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出的评价’,其目的是‘操纵’。”而顺从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表扬”或者“不被批评”。为了防止防止恶性竞争发生,组织必须贯彻既无赏罚又无竞争的真正的民主。请一定记住:企图通过赏罚操纵别人的教育是最背离民主的态度。不是靠竞争原理,而是基于“协作原理”运营的共同体。这也是贯彻阿德勒心理学所提倡的“横向关系”的是协作原理。

4.孩子们的自卑感

人类恐怕是唯一一种身体发育比心理成长慢一步的生物。但是,大人们只看身体方面的条件,往往把他们“当孩子对待”,根本不去理会孩子们的心理。如此一来,孩子们自然就会深受自卑之苦。人类因为身体的脆弱才创立共同体,并在协作关系中生存。人常常渴望与他人之间建立的“联系”,所有人的心中都存在着共同体感觉。

文明就是用来填补人类生物性弱点的产物,人类史就是一部克服劣等性的历史

5.人类最具根源性的需求是什么?

“归属感”。

6.如何避免过着永远索求、永不满足的生活?

按照自己的意思自我认同。“我”的价值由自己来决定,这叫“自立”。同时要有“做普通人的勇气”。保持本色即可,即使成不了“特别”存在,即使不够优秀,也依然有你的位置。要接受平凡的自己,接受作为“芸芸大众”的自己。不要从“与他人不同”方面寻求价值,而是从“保持自我”方面寻求价值,这才是真正的个性。不认可“真正的自我”,一味地与他人进行比较,盲目地突出“不同”,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生活方式。

7.不要批评和表扬孩子

首先,不可以批评孩子。因为批评是一种破坏相互“尊重”的行为,发怒或斥责是一种低成本、不成熟、暴力性的交流手段。也不可以表扬。表扬会令共同体中滋生竞争,让孩子们形成“他人是敌人”的生活方式。批评或表扬,也就是赏罚,会妨碍孩子“自立”。因为赏罚是企图将孩子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依靠这种方式的大人内心害怕孩子“自立”。阿德勒还否定“认同需求”,主张把追求他人认同换作自我认同。

8.如何找到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存在于所有人内心的一种“感觉”。不是努力掌握,而是从自己内心挖掘出来。所以,准确地说是“通过交友挖掘出来”。

9.信任和信赖的区别

“信任”就是有条件地相信对方。“信赖”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工作关系是“信任”关系,而交友关系则是“信赖”关系。

10.职业不分贵贱

阿德勒这么说,“人的价值由如何完成共同体中自己被分配的分工任务来决定。”决定人价值的不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致力”于自己的工作。最大要素就是那个人的诚实和致力于工作的态度。

11.如何教育学生?

教育的入口是尊重;而尊重就是信赖;然后,基于信赖的关系就是交友关系。

12.说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朋友?

阿德勒“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句话。无论什么样的对象,都可以去“尊重”去“信赖”。因为这并非由环境或对象所左右,而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决心不管你是否信赖我,我都信赖你,继续信赖。这就是“无条件”的意思。

13.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并不是因为“喜欢自己”才只关注自己。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内心充满不安,所以才只关心自己。如果不能爱自己也就无法爱他人,如果不能信赖自己也就无法信赖他人。你还没有做到真正喜欢自己,所以你才无法信赖他人,也无法信赖学生并与之建立交友关系。

14.我们必须保持心灵富裕,并将其中的积蓄给予他人。不是坐等他人的尊重,而是自己主动去尊重、信赖他人……绝不能成为心灵贫困的人。

15.爱是什么呢?

爱需要培养起来。如果仅仅是“被动坠入”的爱,那谁都可以做到。这样的事情不值得称为人生课题。正因为它需要在意志力的作用下从无到有慢慢培养起来,所以爱的课题才非常困难。很多人根本不懂这一原则就想去谈论爱,所以,也就只能说一些与人毫不相关的“命运”或者动物性“本能”之类的词。把对自己来说本应是最重要的课题看作意志或努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不加正视,进一步说就是不“主动去爱”我们必须思考既不是神性又不是动物性的“人类之爱”。既不是利己地追求“我的幸福”,也不是利他地期望“你的幸福”,而是建立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幸福”。这就是爱。

16.大部分人接触的“被动坠入的爱”

是一种拥有欲和征服欲。但本质上和物欲一样。阿德勒关注的是两个人结合以后的“关系”。即使从热烈相爱到结婚,那也不是爱的终点。结婚是真正意义上考验两个人爱的开始。因为,现实的人生从此拉开了序幕。他一贯主张的是能动的爱的方法,也就是“爱他人的方法”

17.自立就是摆脱“自我”

因为爱就是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孩童时代的我们通过“脆弱”支配大人们。很多大人也试图以自己的脆弱或不幸、伤痛、不得志以及精神创伤为“武器”来控制他人,想要让他人担心、束缚他人言行、支配他人。但是,我们不能总是君临“世界中心”,必须与世界和解,明白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自立就是“脱离自我中心性”

18.真相是:爱是自立,是成熟。正因为如此,爱非常困难。

自立既不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就业方面的问题,而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生活方式的问题……今后你也一定会下定决心去爱某个人,那时候就能告别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实现真正的自立。因为,我们通过爱他人能渐渐成熟起来。

19.要想摆脱被给予的爱的支配,只能拥有自己的爱。

主动去爱,既不是等待被爱也不是等待命运安排,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爱某个人。唯有如此。

20.我没什么优点,所以,无法与任何人建立爱的关系?

不能涉足没有担保的爱……这种想法是典型的自卑情结,因为这是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不解决课题的借口。分离课题。爱是你的课题,但是,对方如何回应你的爱,那是他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掌控。你能做的唯有分离课题,自己先去爱。正如弗洛姆所说的“主动去爱”是不管对方如何看自己,只是去爱,投身爱中

21.不存在“命中注定的人”?!

明明值得爱的人就在眼前,但却找各种理由退却,说什么“不是这个人”,并自欺欺人地认为“一定还有更理想、更完美、更有缘分的人”。根本不想进一步发展关系,亲手排除一切候选人。其实命运靠自己的手创造出来

22.如何不成为命运的仆人,做命运的主人?

跳舞。不去想未知的将来也不去考虑根本不存在的命运,只是与眼前的伴侣一起舞动“现在”。牵起身边人的手,尽情尽力地去跳舞。命运由此开始。

23.那到底爱是什么呐?

爱是一种更具献身精神的行为。你一直在回避爱应该背负的责任,只是贪恋爱的果实,既不为花浇水又不修剪。这就是短暂的、享乐性的爱。我们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从自我中心性中解放出来,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实现自立。并且,只有通过爱他人才能找到共同体感觉。如果懂得爱并以“我们”为主语活着,事情就会发生变化。“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24.什么是“认真活在当下”?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是一样。”“但是,保持单纯却非常困难,那里有平凡日常的无尽考验。”但现实就是我们为了分别而相遇。在所有的相遇与人际关系中,不断朝着“最佳分别”努力。不断付出努力,以便有朝一日分别的时候,可以无憾地说“与这个人相遇、一起度过的日子很对很值得”。无论是在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中还是在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中,以及与爱人之间的关系中,都是如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