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杂谈亲子教育婚姻家庭篇

如果老师命令全班排队去扇一个犯错的同学,你的孩子会听话照做吗

2019-05-06  本文已影响17人  作家李媛媛

让孩子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从小培养独立思考不盲从的能力很重要

如果老师命令全班排队去扇一个犯错的同学,你的孩子会听话照做吗

新闻曾经有报道,老师命令本班的孩子轮流上去扇某个犯了错的孩子,这当然是残忍野蛮的惩罚,但孩子们却都照做了,因为这是老师的命令。哪怕这是个让所有孩子都不开心的决定,错误的决定,孩子们还是听话照做。大而化之,看看我们大人所处的世界,是不是也这样呢?

很多人难以坚持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太多的妥协从众,这就是所谓成熟之后的决定——“明哲保身”,保出了一个并不可爱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出改变,独立思考,并把决定付诸行动。如果是别人错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将错就错。换言之,如果被打的是自己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希望所有孩子都拒绝老师的错误命令呢?

生命是什么?不仅仅是一个吃饱不饿的躯壳,更是思想、感觉、灵魂的载体。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生命是行尸走肉,也就失去了活着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我们教养孩子,尊重孩子,鼓励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离开蔽护能独立生活,独立处理问题,而这些首先都需要独立思考。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是创造力的来源,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盲目从众,不放弃自我,这是生而为人的珍贵所在。如果我们什么事都随大流,混迹其中,还有什么意思。你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一样,好像工厂里制造的标准零件,这个世界有你没你无所谓,你是可替代的,和别人并无不同,流水线上的标准版本,这样的生活不要也罢。

我家宁宁上幼儿园中班之后,曾经有一次回来忽然说:“你要是再这样,我就把你手砍掉。”显然这是从外面学来的,在家里是听不到这样的话的。我问她,她说是新来的老师说的。也许老师真的太疲惫了,被这群小魔头逼得实在崩溃。我们教养一个孩子尚且费尽心力,何况是四个老师照顾将近四十个孩子,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易。但是显然这句话对孩子们很有威慑力,因为宁宁立刻就“拿来主义”了。

我问她喜欢不喜欢老师对小朋友这样说话,她说不喜欢。我就建议:“宁宁也不要这样对妈妈说话,因为妈妈觉得很害怕。不能因为老师这样说过,小朋友们就可以学来到处说,说之前要想一想,这句话是不是会伤害到别人。”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约定各家带孩子出去游玩,每家都是爸爸妈妈带着宝宝来,大家都开着自己家的车,只有我家是坐出租车去的。游玩回来之后宝宝提出买汽车,她说:“别的小朋友家都买了汽车,咱们也买车吧。”我说:“买车不买车得看需要不需要,他们的爸爸妈妈上班远,需要买车。可是咱们家不用呀。如果只是为了周末出去玩买车就不划算了,你觉得呢?”她又说:“买车就能省下打车钱。”我说:“周末天天打车也花不了多少钱。买车至少花十多万,每月养车比打车花钱还要多。是不是?”她想了想说:“那好吧,需要的时候再买,买的时候让我挑买什么颜色的,好吗?”我笑着点头答应。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意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独立的环境,也就是尽可能地给孩子机会,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当然,这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是让家长立即放手,什么都不管,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我秉持的方针是,能不帮忙就不帮忙,能少帮忙就少帮忙,回答孩子的问题之前先问问“你认为呢”“你觉得呢”“你想怎么办”“你能自己先试试吗”,听上去真是个懒妈,怎么什么都让孩子自己来?是的,因为我爱孩子。如果我自私一些,我会包办她的很多事,让她从生活到心理都完全依赖我,但我不能那么做,真正的爱是给她能力,给她自由,给她必要的支持,鼓励她成为最棒的自己。

宁宁三岁多的时候,有一天看着天上的白云说:“那么多棉花糖,我好想吃啊。”后来又说:“妈妈,天空就是天上的大海吧,我们都生活在海底吗?”“冬天冷的时候,可以把云拿来做棉被。”我问:“还有呢?还能做什么好玩的?”她想了想说:“还能把云摘下来,给爷爷沏糖水。”看见一个光头大叔经过,宁宁说“要是染黑了,就给那个叔叔做头发。”说得我忍俊不禁。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你们笑我与众不同,我笑你们千篇一律。当孩子有奇思妙想的时候,我们要小心呵护珍惜,认真倾听鼓励,那就是创造力的萌芽,也是我们发掘孩子独特能力品质的好机会。

散养心得:每个孩子在父母眼中都在不断成长,我们为此深感欣慰。不要对孩子说“你看看人家”“你看小明多听话”“你看小强多厉害”,可以换成“宝宝做得真好”“宝宝肯定能做得更好”“宝宝自己做的,多了不起”“宝宝也给妈妈编个故事吧”“宝宝想想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我们要鼓励孩子的创造性,珍视孩子的独特,启发孩子的独立思考,他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本文已开通原创保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咨询/合作/约稿请私信,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