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常识】文学篇(1)
2020-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苏不苏
格调说
“格调”一词源于南宋诗论家严羽。
格调说由清康乾年间沈德潜倡导,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认为创作要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
它与神韵说、性灵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
格调说的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
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
性灵说
性灵说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
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神韵说
神韵说为清初王士祯所倡导。
最初,是王士祯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
他提倡诗要入禅,达到禅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认为植根于现实的诗的“化境”和以空空为旨归的禅的“悟境”,特别强调冲淡、超逸和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肌理说
清代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
所谓“肌理”就是“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
义理即思想意义,文理即组织结构,肌理即学问材料,肌理说将三者统一了起来。
肌理说使诗歌成为学问诗,背离了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