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书:Designote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你注意到生活中的“灰犀牛”危机了吗?——《灰犀牛》读书笔记

2018-02-01  本文已影响121人  haoyang0625

《灰犀牛》是本很有名的书了。买回来的时候,腰封上写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重磅提出”“各行各业争相学习借鉴”之类的话,莫名觉得很高大上。你是否觉得灰犀牛危机是商业政治领域才考虑的事,跟自己没太大关系?恰恰相反,灰犀牛危机更常见,更易忽视,也存在于我们的每一天。我们也有理由从小事做好,防范我们自己的危机。


你注意到生活中的“灰犀牛”危机了吗?

1 我们的生活中都中了哪些枪?

2 灰犀牛危机五阶段

上面的那些案例,都是常见的灰犀牛式危机。怎么样,很常见吧?
我们是怎么陷入这样的危机的?作者米歇尔·渥克,总结提出了灰犀牛危机的五大流程,一起来看一下。套用在你的生活里,你是不是也常犯这样的错?

(1)否认与抵触情绪

人们很难摆脱对共识的渴望。说白了就是随大流。大家都想跟别人差不多一样,别太特立独行。所以说,当群体陷入危机的时候,当事人还毫无察觉。这时有人提醒了他,他反倒觉得这是异端邪说,本能的拒绝,保护自己不被“打败”。

我们在拒绝这些好心的意见的时候,基本很少会认真考虑对方的意见。大家总是过于自信,不愿意承认失败。

我们还容易陷入集体思维,对群体外的任何信号都视而不见。还有源头效应,一股脑听专家的,也不分辨真假对错。逆反效应,听到意见相左的观点,更加坚定自己是对的。

(2)混日子,得过且过

混日子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办法,来逃避危机的压力。就像鸵鸟把头伸进沙子里一样,假装自己看不到危机。

有的时候,也是因为主动采取行动,带来的成本与不确定性,代价比较大,自己没有毅力和定力去投入做改变。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一拖再拖,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还有足够多的时间能摆脱困境。我们很容易看不到局势正在一点点恶化的事实。

(3)诊断,想掌控局面

这时候,想必应该能看到危机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不愿面对事实的真相。已经知道了,那又怎样,不行动还是空。且抵触情绪还是强烈,而且希望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这样就根本没法主动应对危机。

这时候,有的人可能会站出来想做一点改变了。但是他们所做的,可能只是隔靴搔痒,只在表面上做做文章,实则没有触及问题根本。案例参考清末的各种维新运动。

好了,这么拖下去,这只灰犀牛就越来越近了,近到你几乎躲不掉。

(4)惊恐

当这只灰犀牛就要在眼前的时候,逼迫我们马上要做决策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选择机会已经很少了,谁让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行动呢?

在这个阶段的行动结果,大部分都是与我们的预期相差甚远,因为你已经没有太多机会得到较完美的结果了,90分拿不到,能60及格就很不错了。

这时候你的大脑急的在快速运转,没有机会通盘审慎的思考。我们认为自己能很好的处理已经被自己成功预知的灾难和威胁,但实际上我们不能。面对危机时的恐惧会促使人们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这样会越来越糟糕。

(5)崩溃、行动

最后总该行动了吧。这时候就基本分两种情况了。救回来了的,与没救回来的。即使是救回来了,情况也不甚乐观。我们看看生活中的案例,在第一步就能及时采取行动的,大部分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果。
看看你身边的学霸,人家考高分,并不是聪明,可能只是比你更早一点发现问题把。

3 应对策略

所以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解决掉生活中的这些“灰犀牛”危机。作者提出六大原则,供我们参考:

如果你能早点认识到你的危机,就能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并开始行动。多去采纳别人的意见,遇到不同观点,多思考一点。要会估算危机的风险,确定每个危机的优先级排布,哪个损失更大?哪个收益更大?最重要的是,别不动,行动起来才是关键。一次危机过去之后,是个反思的好机会,自己哪里有漏洞,才导致这次危机,以后如何应对?可能有的危机,是历史潮流,无法逆转。所以就别守旧了,站在风口上迎接未来吧。

从生活中的小事做好,解决好自己的灰犀牛危机,才有能力挑战更大的机遇。


灰犀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