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不好又不优秀的你该怎样策马奔腾?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8387/23e72d533f457289.jpg)
前几天,有个同学给我讲了他的一个好朋友的故事,暂且把这位好朋友称为小无先生吧。小无出生农村,家境非常贫寒。父亲母亲在田里劳作大半辈子,住的仍然是爷爷那辈人留下来的土坯房。而他的父亲却也并不是那种我们传统观念里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农民,在儿子眼里,父亲是一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有一次,小无跟他父亲无意中说起一个可以听歌的高科技产品,父亲问他:“那值多少钱?十块钱能买吗?”小无觉得有这样一个见识浅薄的父亲真是无奈。现在,小无大学毕业,想在大城市奋斗,而他的父亲却认为小无应该回家种地,过像他这样的生活。对于小无的婚事,他的父亲的态度是儿子上大学已经花了很多钱,家里没钱给他娶媳妇了,就让他去做上门女婿吧。听到这里我已经很气愤了,小无又怎么能接受一个这样的父亲?
他的父亲年轻时候就安于现状,错失了奋斗的机会,现在却想让儿子重蹈他的覆辙,刚开始我也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但是现在我想明白了,其实很简单,在他父亲的眼里,一亩三分地和多年积攒的积蓄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了。在他有限的思维空间里,他觉得这样维持基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他拒绝通过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也拒绝接受别人通过奋斗取得成功这样的信息,甚至脑海里都不曾有过“成功”这样的念头,他把自己困于一亩三分地和土坯房里,是出于与生俱来的懒惰与自私。作为一个局外人,我能想到这点,但是小无不一定能想到。令小无无限困扰的是:有这样的一个家庭,他该怎么奋斗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即便自己够努力,有女孩子喜欢自己愿意嫁给自己了,又该怎样给她解释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亲?
作为一个家境也并不是很好的毕业两年的大学生,我完全可以理解小无现在充斥于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其实,如果我们可以想开一些,世界真的美好很多。不要说小无那样的家庭不能给予自己事业上的帮助和婚姻上的助力,就是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供孩子在一线城市买房结婚也是很艰难的。想想很多富二代的子女,他们上完大学甚至在上大学前就自行剔除了对家庭的依赖,只是不想被家庭束缚住,在他们眼里,能够通过自己努力开辟只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不管它是大是小,是好是坏,他终归是自由的。只是在困难的时候,贫寒人家的孩子总是会觉得上帝几乎不公平的把所有艰难都加在自己身上,自怨自艾,最终是自己束缚了自己,自己扛起了承受不了的压力一步步压垮自己,让自己自卑到抬不起头。
刚毕业时的我准备二战考研,窝在家里复习,但是家里的复习环境总不是那么称人心意,再加上压力大,心态不好,所以我就开始在心里抱怨父母为什么不能给我提供一个好的复习环境?虽然理智上我知道父母已经尽力了,他们只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人,能供我上大学,并且宽容的让我任性选择再次考研已经是很多父母不能达到的眼界了,但是那时的我就是很压抑,难以说服自己坦然面对自己的选择与生活。考研结束的第二天,我就去面试工作。一年过去了,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我发现,其实家庭一直都是那样,它是一个避风的温暖港湾,但它绝不是束缚,世界这么大,这么精彩,能束缚你的只有自己。
我以为,我永远也不会想通这件事了,我会一直为考研失败产生的挫败感买单,幸运的是,一年后的今天,我为自己找到了让自己更为舒服的状态,开始懂得慢慢慢慢的经营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会有四个“慢”呢?因为慢慢来对于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回想那一年的二战考研经历,我之所以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格外在乎家里人对自己一分一秒的打扰,何尝不是因为怕自己浪费了一年的时间却无果,而其他朋友、同学却已经有了一年的工作经验,有了更多的资本,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在担任着重要职位,出差旅行已经是常态了。
其实,大多数毕业生在刚毕业的两三年里都是在磕磕碰碰中摸索自己的路,只有那些在大学时就对自己有了明确的规划,并为之努力的人才会在毕业后有着相对顺利的发展机会。我的一个学长就是这样,大学四年奔波于学校各种活动之中,在大三时成为学校一个重要组织的主席,几乎从来像大多数人那样玩过,睡过懒觉。他毕业时签了有名的外企,仅仅两三年时间,他已经借着出差的机会和公司优厚的福利走遍了中国的大城市,并跟陪伴自己六七年的女友步入婚姻的殿堂。看着他在空间的各种“晒”图,羡慕之余,更觉得他得到了他应得的。
而“慢”对于我们这些资质平平、没有任何积累的人来说却是很重要的,它不是拖延浪费时间,而是有一个能沉到底的心态,给自己时间去积累,厚积薄发。对于我来说,用了一年的时间与当时那个倔强、要强的自己和解是不容易的,很感激自己及时顿悟,没有浪费更多的时间。对于小无来说,想得少一些,做得多一些,趁着正值青春的大好时光策马奔腾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