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我竟可以带娃在电影院看到这部片,哭了
妥妥的有生之年系列。
老实说,我也没想到,时隔20年,我还有机会在电影院,看到它的上映。
以及,娃也刚好到了可以看得明白的年纪。
先不说豆瓣一直稳居9.2的评分,也不说那今生必看250的榜单,单是这名字一出,一代人就要泪奔。
《海上钢琴师》
1900's ThemeEnnio Morricone - The Legend of 1900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当这首音乐响起的时候,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热泪盈眶,响起当年看它的心情。
它曾经打开了我关于电影世界的梦幻的大门,也打开了我关于懦弱和勇敢的新的诠释,还记得这个梦幻的,在大厅的水晶灯下跟着海浪和钢琴摇晃的镜头吗?
这段治愈晕船症的片段,惊为天人。
也记得1900在面对下船时,那个恐慌的背影,懦弱和勇敢并不是对立,进一步不一定是救赎,退一步也不一定就是深渊。
多少人在片尾崩溃失声?
更记得他和初恋的邂逅,惊鸿一瞥,未能成续,曲目却万世流芳。
又有多少人在扼腕?
这个20年前的电影,讲的是一段海上的传奇,也是一个传奇的人生。
黄海的中国版海报,水平一如往常惊艳
1900年,佛吉尼亚人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水手们把他抚养长大,取名1900。
1900,出生在海上,成长在海上,一生未曾下船。
少年时,他无意间推开了那扇写着“禁止入内”的门,于是决定他命运的转轮渐渐开启。
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别能够重回大屏幕,和孩子一起分享当年看片时的心情,更棒的事情了。
“音乐是在有限的琴键上,奏出无限的乐章”。
那么巧了,人生也是。
关于热爱,关于命运,关于懦弱,关于勇敢,关于孤单,也关于成长。
我希望和她分享。
01 热爱和梦想
不用猜测,我打赌孩子一定会被影片里华丽又浪漫的钢琴弹奏片段所震惊。
是的,就是震惊,至少,少女时期的我到如今中年了,仍然念念不忘。
我们常常会说,人要有一个爱好,或者真正热爱的东西,那么等到老去的时候,或者独自一人的时候,起码不会孤单和寂寞。
我们也常说,学会乐器也好,学会写作也好,学会绘画也罢,都是让我们多了一种和世界沟通,向生活表达的方式。
我们在1900身上,看到的,就是因为热爱,而诞生的奇观。
少年时,他的钢琴无师自通,第一次他在众人面前弹奏《A Mozart Re-Incarnated
》,惊艳。


在船上的乐队表演中,每个人听了他的演奏,都陷入感动,默默落泪。
让我认识到音乐对于人的魅力,甚至,魔力,也是在这部片之中。
就像前文说的最惊艳的片段。
1900为了治愈朋友Max的晕船,风雨飘摇之中,他们打开钢琴的轮锁,随着海浪在大厅中摇摆。
极致浪漫,又极致感动。
还有最为经典的斗琴。
他轻易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爵士鼻祖,《The Crave》如行云一般流过邮轮大厅里每一个人的酒杯和眼神,手指翻飞,荡气回肠。
骄傲的爵士鼻祖灰溜溜离开,这段精彩的桥段也成为了电影史上一个永恒的经典。后来周董指导的第一部片,《不能说的秘密》,里面的斗琴,很明显就是借鉴了1900。
The CraveEnnio Morricone -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1900的热爱的是冷静的,也是炙热的。是自由的,也是孤独的。
对钢琴,对音乐,或是对姑娘。
而电影里,还有另一种热爱,它很有趣,它和1900对大海的爱和坚守交错着,同时出现,却又丝毫不相同。
1900的世界在大海。
而他们的追寻在陆地,在象征希望的自由女神像。
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精妙之处。
当时的美国代表着梦想和自由。
大家登上邮轮,声色犬马之中,各怀心事。
唯有1900旁观者清。
他窥探到了那些人的内心,用音乐演绎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无法释怀却故作镇定的中年男人,流着眼泪却又不得不一直保持舞蹈的年轻女子,还有形迹可疑偷了别人的衣服,溜进头等舱的青年。
所谓的琴键里谱写人生,不过也是如此了。
The CrisisEnnio Morricone -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看这部电影,就像在看音乐奇观,也是在看一个对于热爱可以抵达一个怎么样的程度。
在一群人奔赴自由的梦想之船上,他像过客,也像摆渡人,更像被遗忘的那一个。
是热爱,是梦想,也是命运。
“最先看到美国的人,每只船上都有一个,不要以为是巧合或是眼花,这是命运,有些人的命运里,就刻有这种直觉。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你看进他们的眼睛。如果你仔细看,就会看到。”
02 懦弱和勇敢
“朋友,请原谅我,我不下船了。”
让我们哭到不能自已的,就是最后的时刻。
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1900的琴技慕名前来邮轮听他弹奏之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或者金钱和际遇前来劝导他,去踏上那片陆地。
超凡的钢琴声不应该止步于大海,它应该走向远方。
全片最动容的场景出现了。
1900穿着大家送给他的大衣,提着行李箱,走在舷梯上。
他看向这座笼罩在阳光下的城市,纵横交错的马路,来来往往的人群,人们奔跑者、欢笑着、喧嚣着,跑向这里。
1900却突然停了下来。
片刻后,他把帽子抛向天空,转身,回到了他出身的这所巨大又孤单的邮轮里。
“所有那些城市,我就是无法看见尽头”,他说。
“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
当年看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到底是懦弱还是勇敢。
也在想,这简直和我们的逃避一模一样。
儿时觉得懦弱,1900因为拒绝踏进新世界,而在自己的世界和邮轮一起灰飞烟灭,连名字都没有,世界没有任何他存在的痕迹。
现在会思考,到底何为退,由何为进?
逆流而行的1900还是奔向纽约的欢乐的人群?
是选择做自己的1900还是在生活里被各种选择压得透不过气的我们?
到底是哪一种更需要勇气?
也说不定,懦弱的,是我们吧。
我们退下个性和锋芒,穿上大衣,提着行李箱,走进路口繁多的城市,在如履薄冰的社会里使劲生长,然后在1900的身上找到救赎和释怀。
都在,一念之间。
看一部电影,讲一个故事,就是在感受一种又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和有机会重来一次的选择。
我会告诉孩子。
懦弱和勇敢并不是对立的,没有的绝对的后退,也没有绝对的前进,我们身处的世界,我们每个人,其实心中都有一个1900。
所以
我想和孩子去看
绝不仅仅是因为她在学习钢琴
也绝不仅仅是因为我有多么的热爱
我是想让她知道
这种热烈又浪漫
孤独又无奈的交错
就是我们真正人生的模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