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想法婚姻育儿

奥数之后编程热,有多少家长又开始急功近利?

2019-03-01  本文已影响16人  弥雅vv

文 / 白云

01

近日,一则新闻上了热搜,引发关注。

说的是,杭州文教区,编程培训异常火热。培训机构2年多时间从1个校区,扩张到48个;员工从几个人,发展到1000多人。

参加培训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一年级小学生参加培训的大有人在。

编程就是编码,叫计算机语言,也被称为人类的第三种语言。

像我们学习外语可以和外国人交流一样,学习编程,是为了和计算机交流,让它明白我们的意图,完成各项指令。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普及,编程运用越来越广泛。手机软件,游戏软件,开发任何一款App都离不了编程。

让孩子从小学习编程,业界大佬们是认同的。

乔布斯说:每一个美国人都应该学编程,编程可以成为你思维过程的一面镜子。

比尔盖茨说:编程蕴含的创新性会让它更加有趣。

可以说,编程是一个强调“逻辑思维”的学科,当我们面对复杂繁琐的步骤头疼时,编程锻炼出来的思维能够高效的把问题化繁为简。

据说全球已有24个国家在基础教育中设立了编程课程大纲,我国教育部门也开始逐步重视起少儿编程教育。

02

这么好的课程当然要学,不仅要学,还要好好学。两年三万元的学费都是毛毛雨,看看培训机构的火爆就知道,家长的热情有多高。

可是有多少家长是单纯为了培养孩子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去学的?

培训班里有家长直白地说:学编程,竞赛拿奖,是进名校的敲门砖。

一旦有了功利性,就变得不再纯粹。

盲目攀比别人家孩子都去学了,我们也要去。我们不能掉在别人后面。

焦虑:连马云都说了,以后人工智能会取代很多人工作,不学编程,连工作都没了,赶紧去学。

就像越来越被人诟病的奥数,本来是给一部分的,喜欢奥数孩子的一个空间。

最后被各种拿金牌,加分,进名校,利益挟裹,变成了全民学奥数的闹剧。

“全民奥数”最可怕的结果,就是从小灌输孩子的不是兴趣,而是功利性逻辑。

邻居家的欣欣九岁了,平时数学成绩很好,为了再提高,她妈给她报了奥赛班。

从此母女开始了自虐和互虐模式:

别的孩子一会儿就做完了三道题,欣欣还在第一道题磨蹭。她妈心里开始长草……

课堂小测验,别的孩子都能100分,欣欣不是这里错点, 就是那里错点,从来没有满分过。她妈心里开始万马奔腾……

以前的学习优势,在学了奥数后,荡然无存,只剩心理阴影。

辅导作业,开始她妈还能耐心,后来越来越急躁,隔好远都能听见吼声。

结果是,越吼欣欣越迷糊,越迷糊越吼得厉害。

这是学习呢?还是伤害呢?

这是多少家长的通病?但凡是对升学加分有用的,都要学。 对升学,考试没有益处的,统统砍掉。

不喜欢 ?

别开玩笑了,小孩子有什么喜欢不喜欢?这是对他们好,家长必须把关。让他们玩儿倒是喜欢,有用吗?

没兴趣?

好了,时间长了兴趣就来了,兴趣也是培养出来的。

连培训学校的老师都说,三年级以上最适合学编程。年龄太小,只能学一些小游戏的入门级。

03

Facebook扎克伯格说,自己当初学习编程,只是纯粹想做,就是喜欢。

埃隆.马斯克这位科技界大佬,也说他当年是因为特别喜欢玩游戏,才走上了创作游戏的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接触新鲜事物,培养孩子的兴趣,给予最有力的支持,这才是父母最该做的。

有兴趣的支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有打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才会不惧风雨,让他们在探索的路上走得更远。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因材施教,才会发挥孩子最大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在有优势的方面加持,让自己更突出,往往事半功倍。

木桶理论,老是让我们关注 最短的那块木板,费尽心机把它变长,让它可以装更多的水。

事实真的需要这样吗?难道木桶只能用来装水?

爱孩子,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近日华裔导演石之予的动画短片《包宝宝》获得了奥斯卡奖。

讲的是一个中国妈妈和小包子孩子的互动过程。

妈妈给了孩子自己所有的爱,当小包子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空间,不再喜欢吃妈妈的饭菜,不再天天和妈妈交流。

直到有一天,长大了的小包子,终将离去的时候,妈妈情急之下把小包子吞进了肚子里。

爱到吃了你,也要让你听我的。

虽然这片子最后只是妈妈的一个梦,却让人感觉非常真实。

爱的理智需要冷静,更需要智慧。

在所有的热度面前,希望做父母的都能冷静,不追风,不赶潮流,以人为本,以兴趣为准。

不要让好好的编程课程步入奥数的后程。

编程没有错,只是不要因为你的功利心,让孩子错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