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学习收获(4)

2017-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微格式生活

苏州园林文化中的教育之道

——听夏骏教授报告有感

    培训班上,我有幸聆听了苏大夏骏教授的《苏州园林文化中的教育之道》,感受颇深。


   夏教授从苏州园林谈起,谈到了它的历史,谈到了它的巧夺天工的设计,谈到了它的风格特点,谈到了它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属于农业,不属于工业

   夏骏老师从苏州的名字讲起,从铸剑说起,现在的街道名字中还保留着历史文化。从苏州园林最早的主人们谈起,园子不仅诉说这这些文人的生活,也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文化,更让夏教授从中看到了教育。

苏州学习收获(4)

一是自然,自然之道。二是慢。教育是属于农业的,不是工业化的生产。我们要像农民一样,把每个孩子当成一粒种子,春天播种,然后就是等着发芽,长大,开花,结果……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等待的过程,和我们教育需要守望一样。这这个过程中,农民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浇水、施肥、除草、培土等,而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要给孩子讲道理,指引正确的路呢?农作物多样,每一样的耕种方法都不一样,我们的学生也各不相同,也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慢慢等待每一颗种子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苏州学习收获(4)

二、我们的教学要像太湖石一样透、瘦、漏、皱

   夏教授还以太湖石的特点为基础,展开联想,道出了教学的本质。太湖石以透、瘦、漏、皱,闻名于天下。

苏州学习收获(4)

我们的教学也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透: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回归学科本体,明晰学科知识架构。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把握,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现实的教学不就是这样吗?从开学伊始,就一篇一篇的教课文,至于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如何来评价,心中无数,只知道从头教到尾,期末时还是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没有融会贯通,形成知识树。我们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编写课程纲要等措施,使老师将教学置于课程的视阈之下,从整体到局部,既有树木,又有森林。

苏州学习收获(4)

   瘦:要求我们把握好学段要求,合理剪裁教学内容。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要求我们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基于学情,设计教学目标,制定评价任务,合理剪裁教学内容,明白教什么,不教什么,明确教与学的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是该自己这个学段教的,只管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教学出现“越位”或“缺位”的原因。我们的教学不能很好地把握当下应该做什么,每节课上应该干什么,往往出现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落实“三不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终究不会的不教,以后要学的现在不教。

   漏:要留白翻转课堂,要鼓励学生参与。我们的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学的关系,要翻转课堂,改变这种关系。学生先学,学生充分参与,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上要留白,要留给学生静思默想,经历真正思维过程,实现真学习,深度学习。

   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实现课堂教学悬念节奏起伏。课堂教学要像诗一样,有起承转合,有高潮,有变化,要能吸引学生,不能平铺直叙,像和尚念经一样,索然无味。要通过模拟真实的,吸引学生的,能调动其参与积极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在做中,体验中有所得,有所收获。

        三、我们的教学要像苏式盆景一样别具一格

苏州学习收获(4)

   夏教授还结合苏式盆景的特点,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上要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要有自己的教育追求和理想。

苏州学习收获(4)

自然天成: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要风格独特,彰显教师的个性,要善于顺势而为。 构思精巧:要关注细节,优化表达技巧。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精致、精细、最后达到精巧,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文化浓郁:要返璞归真,提升语言品位。要回归教学的本质,要实实在在,要学生能真提升,真进步!了解学生的需要是教育活动的起点。

最后以夏教授的一首小诗结束本篇文章,并与大家共勉:皆说俗世葆真难,稚子童心最自然。天道无痕何处觅,知音方作育人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