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

自由写作训练的尝试

2019-06-11  本文已影响36人  丹心一壶

        我们班的作文课经过两个学期的自由写作实践,收获非常显著。擅长写作的同学如鱼得水,好的习作层出不穷;不擅长写作、特别是那些平时怕作文甚至厌恶作文的同学也激起了极大的写作兴趣。怕写作文的学生在心理上消除了畏惧,厌恶作文的也没有了抵触情绪,他们对写作不再唉声叹气和抱怨,彻底杜绝了应付、抄袭的现象。每周、每天都有学生的习作上交和研讨,我天天都有作文批改,并且批改每一篇作文都是那么投入和兴奋。

        当初进行我所谓的学生写作训练改革,也可以说是被逼无奈。每周或每单元的写作练习,大多数学生都有被迫而写的心理。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虽能按期、按要求完成作文,但有时也是仓促而做;表达能力一般或不愿写作的同学,就都如“赶鸭子上架”一般,一提作文就躲,一到作文课就愁眉苦脸,有的学生被迫只好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老师批改这样不认真、没有真性情的习作简直像受刑一样,只好快步检阅一番。师生慢慢地都被一种惯性、惰性包围,离真正的写作教学背道而驰,必然就出现了写作难教、作文难写的局面。

        通过与学生的多次交流,我深深地理解了学生的苦衷。写作教学产生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背离了学生主体性教育思想,也背离了写作实践的本质规律。学生思想感情的表达应该是学生个性的充分显现,只有他们想说、愿意说,他们才能有话说、才能说得恰到好处。如果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兴趣、远离了学生的思想情感积累,他们就会始终处于被动之中,难于抒写出他们的真性灵。更何况每个学生的心灵就是一个独特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写作的本质就是描绘和挖掘每一个世界的独特精神价值,怎么可能用同一种文体、同一种表达在同一时间来共同展现呢?所以必须想方设法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恢复写作的本来面目。

        首先让学生自由选择写作内容。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想说就说、愿说就说”,打破了教材单元作文要求的束缚,学生习作跟着他们的兴奋点走。欢迎学生能完成单元作文练习,也欢迎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话题完成习作。只要是他们自己想说、愿意说的,可以涉及对课堂所学课文的理解、对课外阅读的感悟、对自己内心思想的剖析、对班级学校的生活评价、对父母家庭生活的体验、对国家各种大事的认识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完成习作的内容。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保证了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解决了长期困扰学生的“无米下炊”的难题。学生不用再看着文题发愁、冥思苦想。写作活动不再是可怕和遥远的事情,而是变得自然、亲近,真正融入了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写自己生活和思想感情,不但可以展现出学生自己眼睛里的、心里的五彩缤纷的世界,提高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互相丰富他们各自的世界,提高认识水平。

        其次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我们的习作训练没有了文体要求,也没有了字数要求,甚至开始时没有主题要求,特别“淡化主题”。要养成良好的动笔写作的习惯,最初的要求越少越好,学生才能轻松自由、放开思想、任情发挥。可以写人叙事,可以写心得谈体会,也可以高谈阔论国家大事、国际风云;可以讲故事、写幻想,也可以写诗歌、编童话。给学生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崇尚真实、自然和个性化,能做到“我手写我眼”、“我手写我耳”、“我手写我心”,使写作真正回到完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根本上来。我们坚信只要始终保持想写、敢写、要写的精神状态,写作能力的提高就必然会水到渠成。写作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再高明的老师或作家也办不到,必须让学生亲手反复地去写、去练,在习作训练中让学生慢慢来体会、领悟文章的体式、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写作活动的社会本质。因为长期固有的高大全式的主题思想要求,学生总感到写作离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很远而畏惧。其实,慢慢地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由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必然决定其写作活动的社会性要求,文章是思想感情的表达、是社会的精神产品,必然要发挥其教育、启迪、陶冶、震撼等等社会精神作用。文章的主题不是故意的拔高和加工,而是和现实生活水乳交融在一起的。

        第三是让学生自由“发表”习作,“随时能说,随时研讨”。我们打破了每次由科代表按规定时间、统一收交作文的框框,也没有大作文和小作文各多少篇的要求,一律都是习作训练。语文能力的核心就是提高表达能力。一学期的最低习作数量要求完成20篇,越多越好,作为语文平时成绩的主要考核项目之一。班级设置习作发表园地,按学习小组负责组织更换,同学都可以参与评改,每期选出3篇左右的优秀作品;每天的语文课前都安排3-5分钟时间的习作朗读,老师和同学一起参与评改;学生还可以在下课时把习作交给我,我利用零碎时间就可以批改,在下次上课时返给学生。我们把一致认为比较好的习作,再推荐给学校的文学社或校报,或者投稿寄出。这样,我们班的习作训练就像一条流动的小溪,习作的源头就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青春洋溢的心灵,习作的动力就是同学之间形成的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热情。学生随时捕捉思想的火花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思想感情随时交流碰撞。老师也可以随时能够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激发他们的热情,每天都能听到学生真切的声音,每天都能看到学生真实的思想。很多同学的习作数量已远远超过了20篇,他们不再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而是自己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当然,尽管我们的自由写作训练可以说是实践新课改精神的一点尝试,也取得一定的收获,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经过两学期的总结摸索,也出现了许多亟待澄清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由习作并不是放散羊、放任自流,教师主导作用尤为突出。教师不但要整体把握好训练学生的目的和要求,还要有一定计划步骤去慢慢引导学生实践。学生习作要求一旦开放,有的学生会如鱼得水,有的学生也会更加盲目、不知所措。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组织一些班级集体活动、找个别学生谈心交流等等,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分析各种现象,激发学生发现习作话题。教师要特别注意支持、鼓励那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坦然面对自己的差距,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能自暴自弃,保持积极心态,争取自己每一天都有进步。

       教师还要特别注意把学生习作训练与阅读教学和指导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教材上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华,不但要带领学生读熟学透,更要指导学生揣摩文法,学会运用。让学生多写读后感,是训练学生叙述、议论基本语言表达方式的很好途径,不但能迅速丰富知识面、扩大视野,而且能使学生收获扎实的语感和文体感,学以致用。

       在习作研讨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在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做到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紧密结合。例如,学生在自由习作过程常常出现:选题过大,主要是观察的不细致,思考的不深入,不知道以小见大、细微处见精神显生动的道理;口语过多,主要是没有注意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区别,平时阅读量太少,习作过于随意;文体不清、章法不明,主要是在动笔之前没有文体意识,文体自由并不是文体不分,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有其基本的运用规律的;写后不修改,主要是急于求成,不理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道理,要养成反复修改的习惯,等等。

       总之,这个自由习作训练的尝试,给了学生一片自由想象驰骋的天空。习作变成了他们思想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活与写作合二为一,思想感情的历练和语言表达的渴望紧密结合,既学做人又学写作,这不但恢复了写作活动的本来面貌,而且是语文学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