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RIA~拖拉一点也无妨

2016-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baa33b60625c

首先,感谢曼曼师傅的悉心指点,及时给我鼓劲。才让我这拖延症晚期患者有勇气战拖,感谢媳妇在时间上的大力支持,并且参与我们的拆书活动。

F:这是一本拖了15年才写成的小书,这本书不到5万字,资深拖延者兼堂堂哲学家佩里教授,在这本风趣机智的小书中为拖延者翻了案。

A:坦白来讲,这不是一本严格意义的“战拖”书。相比市面上各种提出“应该怎么做”的心灵课程,佩里先生像个慈祥的长辈,哄孩子似得说,拖延没什么大不了。一件事拖得久了,没准还有额外福利,比如在你开始之前状况有了变化,任务已经消失了。

B:所以说,拖延不是罪,拖延者也不是窝囊废。佩里先生当上了哲学家,发表了100余部哲学作品,还主持着一档颇受欢迎的广播节目——《哲学清谈》。算是很高效的人士了。因为他解决问题的整个思路,跟一般的拖延症治疗方法都不一样。一般的说法都是,你得把这个问题解决,你变成一个勤快的,不拖延的人,对吧?可是佩里教授这套方法,他说啊,这拖延症没办法,与其解决它,不如认同它,让它来为我们创造价值。

R:每位拖延认识,都会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往后拖。结构化拖延法则正是一门关于如何利用这一消极特征、让它为你服务的艺术。在这个概念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拖延不等于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爱拖延的家伙们极少什么都不做,他们的确会做写略微有用的事,比如做做园艺啦,削削铅笔啦,画个重新整理文档的简图以便自己有空时去收拾啦什么的。为何拖延者们愿意做这些呢?因为做了这些,就可以不去做那些更重要的事。而如果他们的待办事项里只剩下“削铅笔”这一件,那么天底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促使他们拿起削笔刀了。拖延人士完全可以积极有效地处理一些有难度、时效性强的重要任务,只要他们可以借此逃避去做更重要的事。

结构化拖延法正是利用里拖延者的这种心态,为某人必须完成的那些任务梳理出一个结构来。你把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按重要性列个清单,或者专门写下来也可以,甚至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优先级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也要有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人士就变成了有用的人,甚至还能成为“做事高效”的人。

I:1、列待办事项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其他有些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

2、做清单里面后边的这些任务,就变成了避免做清单最上方任务的一种手段。

书中的例子:老同志担任公寓管理者的故事。

A1:承诺曼曼礼拜六交片段的,周六是满满的一天,白天不愿意想怎么样写拆书片段,早晨起来将手绘模仿了30分钟,在去医院路上将《舌行天下》看了一半,和以前老友通了一通电话,中午和媳妇去看了场电影,晚上吃完饭,觉得今天早起很辛苦,好累,就在床上告诉自己眯一下就起来,结果起来的时候已经过去1个小时了,并且还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把拆书片段交给曼曼了,并且自己还很满意,这应该说明我感觉到了压力和焦虑。8点半迷迷糊糊起来,翻了5分钟书,又因为孩子的一点事情坐到了客厅,当时客厅正在播放孙红雷的《好先生》,其中有个片段讲的是他挑刺做惠灵顿牛排那段冲突,还比较精彩,一下子吸引住又在客厅呆了10分钟。回过神来又要洗澡,直到晚上才看《拖拉一点也无妨》这本书。结果太晚了,也没想好出什么片段,先睡觉,明天早起,大脑清醒,会很快完成,于是,睡觉,第二天没有早起。。。

请大家回忆一下大家生活中有没有碰到上面类似的例子,要做的一件事,却没有做,或者始终没有开始,然后大家都做了些什么?

看了这本书后,我的焦虑压力情绪就平复了很多,因为至少那天我还是做了很多其他有价值的事

序号

任务清单

1

确定拆书片段

2

看拖拉一点也无妨

3

手绘模仿30分钟

4

陪妈妈去医院

5

看书《舌行天下》

6

和朋友通电话

7

到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

虽然拆书片段没有写,但并不是一事无成,做了很多被拖延的其他事情。反过来想,假如好好规划我们的任务清单,是不是可以让事情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找好节奏,规划我的任务清单。

1、找到“哄骗”自己的方法—在你的工作清单的第一项上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并在内心赋予它无限的重要意义。

2、常规的拖延患者,会想办法避免这件事情,从而进行清单上的其他事项。所以,在清单上的其他位置,写上你要完成的工作。

3、把千万不要做的事情列上,达到目标后一一划掉!比如,不要上微博,不能上淘宝,不能玩游戏。。。

4、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把大任务拆分成小任务。

A2:比如我不想写拆书片段,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我写呢?

1、在前面安排一项比年中总结自己觉得还要困难的事情。比如去去更换家里水龙头,修理门槛条等列在更重要的位置。

2、把拆书片段分解,今天先只完成FBA。我可能就觉得压力没有那么大了。

其实我们还是做了很多事,比如拖着一直不想洗的衣服洗了,把电脑清理了一下,

1、接受了新任务,雄心勃勃地想,这次肯定能提前完成任务!

每当开始准备工作时,总是有事情蹦出来:先去喝点水;刷会儿微博也花不了多久;微信上有朋友留言了;好多邮件需要回复…

2、时间已经过半了,开始有些焦虑

这时你开始感到压力,你觉得必须马上开始行动;但是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所以你还是抱有一丝希望!

3、似乎无法按时完成了,内心充满了挣扎、后悔、焦虑

时间过去2/3了,任务还没有开始;悲观情绪笼罩了你的内心;脑海里不断闪现过去痛苦的经历:“当时我早点开始该多好”虽然感到深深地自责和惭愧,但是你仍抱着还有时间的希望。

4、开始绝望了,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怀疑

你努力了很多次,但是无法正式开始工作!你绝望了!这次恐怕无法完成任务了!你感叹自己缺少某种宝贵东西:自我约束力、勇气、头脑或运气。

5、最后的抉择,放弃还是努力一搏

这时,你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

选择一:放弃。巨大的内心压力让你充满恐慌和焦虑,如果放弃了,无需再忍受这种焦虑和压力。但是你有些犹豫,你再次评估没有做的事情,认定这一次想顺利过关实在太难了,时间不允许,现在任何努力也达不到当初预想的效果,何必庸人自扰呢!

选择二:奋力一搏。时间的临近已经无法坐以待毙了,你终于开始做了。一旦开工了,你发现事情没有那么难,为什么我当初不早点开始做呢?你松了一口气,按照现在的进度,貌似可以按时完成。但是此时,你的焦点不再是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完美,而是究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

无论是放弃还是努力一搏完成了任务,拖延者似乎都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从精疲力竭而近乎崩溃,到最终如释重负,拖延者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再也不希望再经历一次,发誓下一次一定要早早开始,控制好焦虑情况,严格按照计划!

但是,这个拖延怪圈能否就此画上一个句号吗?

在自己的经历中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案例,因为没有做成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反而做了不少其他有价值的事情的例子?

2假如没有的话请大家思考下近期有哪些事情是自己想做而拖着没做呢?有可能会觉得焦虑紧张的事情?请写下来。

2当时自己是怎么做的?

而在“结构化拖延法”里,拖延者的这种心态恰恰可以利用起来,调整待办事项清单,办成许多不那么重要但也挺重要的事情。比如,第一项,学外语,第二项、整理书房;然后你就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做完了第三项,遛狗。

A1:我们不是在这件事上拖延了吗?那你就同时找好几件你觉得有价值的事,都搁在这儿。比方说,必须写半年工作总结,可我就是不愿意开始写,你就是想拖着。好,你一旦意识到你想拖这件事,那你今天就找几件你曾经拖延下来的计划任务,比如说把家里清理一下,把自己电脑桌面上的文件给整理一下,看一本你一直拖着没看的书。为了拖那个事,你要把以前拖的这几件有价值的事情给干了。

你把这件事搁在这儿,为了拖延那件事,你只能找出大量无意义的事情去做,比如有次我要准备造价工程师中《计量》那一门的考试,那本书600多页,知识点超级多,还不成系统,考试的前一个礼包专门请假了,其他科目搞定了,就是那门一直拖着,记得最后3天的时候还对自己说,看书累了,睡会,看完这部电影就去看书,把这把游戏玩完看书,东搞西搞。搞来搞去,人过得很憔悴,焦虑,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还强烈的内疚。最后到了临考前的一天,才因为想明白与其焦虑,不如死磕,毕竟这门要是不过去年和今天的付出就白费了,考试是两年一轮,一门不过,全部作废。定下来以后反而内心就踏实了,大概估了一下我能准备的内容,一共准备了8个小时,一直到凌晨5点。天亮了去考试,考完就知道自己大概过了。当然这也被逼出了考试方法论,如何短时间内通过中国应试。假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头找我交流。

A2:一,将最近拖延的,焦虑的几件事情列出来,同时也要列出其他有价值的待办清单内容,千万不要让我的待办清单数量只有几件。

二,如果有此外的事情要占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衡量一下是否有价值,不做完之后我会不会有焦虑和负罪感。

三、结合番茄钟,细化工作项,不过度劳累,也不精神涣散。

请问大家列出来明天要做的事情,有没有一直要做却没有去做或者做成的事,有的话请列出来。比如学习一项技能,看一本书,去哪里旅游,登山蹦极等等。

请大家看下一个片段

R:书中拖延症的解法:

1.在前一晚制定好一个任务清单,并且把那个所谓的“最重要的”任务放在顶端

2.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把大任务拆分成小任务(比如:睁眼、关闹铃、起床、洗澡、拿出书……)

3.制作任务的时候要包含做什么,不做什么(比如:打开Word文档、不要乱上网瞎查东西)

4.起床的时候旁边可以放一个让人兴奋的音乐

5.跟一个不拖沓的人合作

I:重读一遍

A1:请大家按照上面的步骤破解自己拖延不做待办事项的案例。

A2:结合这个上面的步骤,关于我的考试经历当时就应该有解了。

1、前一晚制定清单,把比准备那门考试更难的待办事项列进清单,比如对我来说:把家里水龙头换了,或者把厨房门修了,并且插入一些其他要做的其他事项,而不能那几天就只为了考试而准备。

2、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把大任务拆分成小任务,并且设定小任务及时奖励。比如奖励自己一个耳机等。

3、制作任务的时候要包含做什么,不做什么(比如:听讲座30分钟时不要乱上网瞎查东西)

4、每一段间隔时营造让人兴奋鼓舞的氛围,播放振奋的音乐。

5、加入备考QQ群或者微信群,每日汇报自己学习进度,感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