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糖豆学院 · 疯狂读书营书评区香港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会是算数的(黑匣子思维)

2017-12-31  本文已影响184人  存凤呢姑娘黄莺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会是算数的(黑匣子思维)

(一)

2017年就快过去了,回想这一年的生活,工作,经历,特別是近月來写文章的过程。

有书投稿被拒,简书专題被拒。

別人都写文賺錢了。

而我还是处于原地踏步。

我不满意自己的行为,我反省自己。

但也不想虚伪的祝福不认识的人。

我做真实的自己可以吗?

我写文賺不了钱我很郁闷可以吗?

这么多年的生活历程,我个人深有体会。

只要有一点点纰漏就会无限指责自己。

然后想放弃。

比如自己喜欢写文。

但是写了一年多,也上了許多写作課。

发現越写越觉得自己写得真的不好。

就是老师布置的命題作文也写不好。

于是我陷入苦闷中。

想着我是不是没有天赋?

我是不是应该写套路文章?

我是不是应该放弃个性隨大流?

上帝啊!您听到我的祈祷了吗?

这种思维模式其实是不可取的。

多年来我一直在此纠結徘徊。

在之前的20多年中只要有困难过不去。

我就选择一走了之。

踏上旅行的路途。

我会想我是一个怎么努力都没用的人吗?

在很多时候我都是那样思考的。

从去年到今年看过很多书。

这种思维渐渐在生活中淡去。

我开始积极向上。

朝着但做好事,莫问前程的路走着。

但只要生活中再发生意外和挫折。

我又开始否定自己。

这种思维一经觸及,就像掛八号风球的香港。

狂風暴雨,天昏地暗,令人非常不安。

生命感到毫无意义。

生活感到惶恐焦慮。

(二)

幸运的是,今年最后一个月,最后三天的時間里看到这本书,从根本上让我看清了病根所在。

我就像一颗表面看起来生机勃勃的大树,但是根部开始萎缩,断裂。

我挣扎向下生长,我不要死去,我要找到一股清泉,我要开始吸收养分。

这本书就是我要寻找的清泉。

这股清泉让我明白:毅力是推动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会是算数的(黑匣子思维)

此书作者是:英国乒乓球名将马修·萨伊德,自学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

以一等成绩毕业。他雄踞英国乒坛榜首近十年。

并两次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

萨伊德现为《泰晤士报》知名专栏作家。

英国广播公司时事节目《新闻之夜》(Newsnight)撰稿人,也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常客。

他在著作(黑匣子思维)一书里面。

全方位分析了“失败”的作用。

並且告訴我们如何面对失败?

黑匣子思维是一种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的积极态度。

黑匣子思维者从不惧怕失败。

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最佳途径。

黑匣子思维帮助他们对抗认知失调。

而是迎着失败而上,从失败中获得成功。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会是算数的(黑匣子思维)

(三)

这是一本教你与失败化敌为友的创新指南。

与其糊涂地成功,不如聪明地失败。

一本得到英国卫生大臣推荐,引发英国上下反思其医疗制度与文化的振聋发聩之作。

制度的缺陷、人性的弱点和对数据的偏见等因素,让失败成为现实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如何正视失败并从中学习?

是决定一项事业能否成功和持续成功的永恒论题。

我们无法用外力扭转行业现状。

改变只能在内部发生。

马修·萨伊德对失败的重新定义,是石破天惊的一举。

他表示,我们不该耻于失败、回避失败。

而应该对失败感到兴奋。

并视其为学习的机会—它们是通往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

(黑匣子思维)中充满精心阐述的事例和有严谨心理学依据、一针见血的论述,读过后,你再也不会为搞砸事情而消沉了。

目录

第一部分 对失败的态度之差 从医疗业到航空业

第1章 一台常规手术

第2章 美国联合航空173号航班

第3章 成功的佯谬

第二部分 认知的弱点 人类犯错的心理根源

第4章 冤假错案

第5章 理智的扭曲

第6章 司法改革

第三部分 重复与对照 应对复杂问题的试错策略

第7章 喷嘴悖论

第8章 恐吓从善

第9章 边际收益

第10章 失败激发创新

第五部分 因小失大 问责倾向的二次伤害

第11章 利比亚阿拉伯航空114号航班

第12章 第二受害者

第六部分 拥抱失败 创造不畏失败的成长文化

第13章 贝克汉姆效应

第14章 重新定义失败

尾声:放眼全局

后 记

出版后记

(四)

书中内容精彩剧透:

在公元2世纪,佩加蒙的盖伦鼓吹放血疗法,但其实这种疗法会让病人更加虚弱。

不过当时的医生却不这么认为。

如果放血后患者病好了,他们会认为:“放血疗法救了他的命!”

而如果患者死了,他们则会叹息:“他病得太重了,就连神奇的放血疗法也救不了他。”

这种闭合逻辑使放血疗法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理论立于不败之地,那自然也就没有进步了。

直到过了几百年。

才有人做了随机对照试验。

经过对比,这才打破了关于放血疗法的迷信。

再比如说占星术。

占星师会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无论什么事情,它都能说得通。

这就让占星术有了充满诱惑的优势:

它永远不会“错”。

但这个优势却是最大的劣势。

占星术本身永远无法通过学习达到进步。

几百年来,占星术可以说没有发生过任何有意义的改变。

这从根本上说明了人们的认知有问题。

书里举的几个冤假错案,其中责任人的认知失调反应非常值得深思。

医疗业也是一样,配套的制度。

行业性质(飞机失事,行业人员会死亡,医生误诊,行业人员并不会受到实质伤害)。

以及认知失调的倾向,使医生和护士在出现误诊的时候。

更愿意大事化小,掩盖错误,逃避责任。

当有人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时。

他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

这个社会上的工作都一样。

以无限压榨一个人的心灵为主。

以至于对这个社会上听过的很多精彩失去信心。

很多会符合他愿望的工作已和他失之交臂。

这就是接触不多以为全面,从而得出片面的结论。

为了能更全面的看待问题。

我们还是要学学联合利华。

联合利华生产洗衣粉。

采用了这样一种技术:

沸腾的化学制剂通过一个超高压喷嘴喷射出去。

压力下降后,这些化学制剂就分解成了蒸汽与粉末。

联合利华找了一群生物学家。

这些生物学家不懂流体力学。

但是他们懂另外的东西。

他们研究大自然,研究进化。

对于失败与成功之间关系以及累积的力量有不一样的理解。

他们在原喷嘴的基础上。

制作了10个喷嘴。

这10个喷嘴每一个都相当于对原喷嘴做了微调。

然后对其进行测试。

哪个喷嘴效果最好,就算是“胜出”。

接着以胜出的喷嘴为基础又制作了10个稍微不同的喷嘴。

继续测试。

以此类推,重复的测试了45次。

经历了449次“失败”后。

他们做出了理想的喷嘴。

无独有偶,今天很多以算法分发著称的新媒体平台。

他们也有一项技术叫做双标题。

有一些网站会把两个标题随机发出来测试一段时间。

单位时间内,更容易被点击的标题。

就会被固定下来,而另一个则会被删除。

以上只是小部分书摘,其实书中精釆內容更多。

值得买來仔细研究学习。

(五)

怎样的失败是好的?

怎样的成功是坏的?

“从失败中学习”也许已经成为老生常谈。

本书却揭示了这一已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背后令人惊叹的事实。

也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创新力最强的组织。

采用的总结失败经验的技巧。

缺乏从失败中学习的态度、勇气和能力。

会对个体或行业带来严重危害。

这些反面例子在生活中并不罕见。

千方百计避免犯错并不是我们的目标。

相反,从个人生活到组织运转,再到社会文化。

无论在哪个层面上,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聪明而有意义地犯错?

将每一次失败作为测试我们成绩的机会。

逃避错误,不敢关注错误,这是固定型思维者的特征。

这种特征的人,往往过于夸大天赋和先天智力对人的影响。

他们遇到困难就更愿意甩锅给自己的能力。

(六)

2017年以前,我的状态就是这样的。

一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消沉。

反省自己的能力,把问题都归因于自我不行。

后来我听到一位智者的一句话:“当年轻的你遇到难题,受阻消沉时。

请不要试图反省并把一切归因于自我。

进而设法改变自己。

你需要做的只是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然后解决问题就行了。”

现在再看这段话,才知道这位贵人教会了我如何用成长型思维看待失败?

这也是在此书中学到的。

这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

其实,对于每个普通人而言(黑匣子思维)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

它提醒我们不应该把错误当成是肮脏和羞耻的事情。

而应该视之为一种机会、鞭策或者教育。

我们要知道失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你逃避失败,意味着你放弃了进步。

这也要求我们的社会要宽容一些。

惩罚机制并不会真正带来进步。

相反,过于苛刻的环境中。

为了不被惩罚,我们粉饰太平的冲动太过于强烈。

一旦你拥有了这种思维模式。

你就可以试着去运用科学的方法。

去观察你的失误。

把获取“错误信号”的方式制度化。

利用随机对照试验的办法。

去考虑一些事情的真伪性。

然后以迭代试错的方式。

逐渐获得真理或者逼近目标。

耐克曾经拍过一条迈克尔·乔丹的广告片。在那个片子里。

乔丹说:“我投失了9000多个球,输掉了近300场比赛。

我曾26次投失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一球。”

很多人不太懂为什么广告里要展示乔丹的失误?

乔丹是这样说:“一个人精神和心理上的强悍永远比好的身体条件更为重要,我想成为那样的人。”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乔丹口中的那种人。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会是算数的(黑匣子思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