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萨斯三日游
法国东部与德国交界处,一片起伏的群山,东边与美丽的莱茵河相接,西边是绵延上百公里的葡萄园。这就是著名的阿尔萨斯,法国五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德法两国曾为之争执多年,终于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在凡尔赛签订和约,既著名的凡尔赛条约,阿尔萨斯从此归属法国。
久闻阿尔萨斯的风光、名酒和美食,奈何缘于各种原因始终未去。今年的复活节时值四月中下旬,正是春暖花开之际,遂决定去此地一游,以补多年的遗憾。
二00三年四月十八日,星期五
这一天历史上是基督受难日。我们前一天夜里启程,星期五凌晨两点半抵达阿尔萨斯第三大城Colmar。经过大半夜的休息,精神已恢复。白天在城中闲逛。第三大城其实并没有多大,晃晃悠悠,两个多小时也就走完了。城虽不大,却很古老。考古证实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已到此。但直到13世纪,在哈布斯堡王朝时代,Colmar才正式发展为城市。Colmar的历史也可以看成欧洲历史的缩影:城市主权几易其手,经历了教会的黑暗时期,文艺复兴的繁荣时期,战争、和平、衰退、发展,最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Colmar---一个古老和现代、传统与时尚并存的和谐统一体。
Colmar最漂亮的地方是市中心:古老的房屋、潺潺的小河、弯曲的木桥。城虽小,却出过几个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包括纽约自由女神像的创造者巴托蒂(Frederic-Auguste Bartholdi)。这大概也可以说:城不在小,有人则灵。只是法国人当时绝不会想到,今天他们会与其曾热烈支持过的年轻国家在政治理念上有如此大的分歧。
离开Colmar,驱车向西南,进入Ballon Des Vosges。初春的山区,到处一片新绿。几经辗转,终於在Luttenbach找到一家旅馆,位於半山腰,景色秀丽。只是饭菜味道一般,咖啡尤其难喝。
二00三年四月十九日,星期六
在Ballon森林公园转了大半天。山里的春天似比山外来得晚。外面已是繁花似锦,山中树木才吐嫩绿。气温很低,我们终於经不住寒冷,下午离开Ballon,开始葡萄酒庄之旅。
从阿尔萨斯南端的Houssen开始,一路向北。沿途经过Kientzheim、Kayserberg、Ribeauville、Bergheim、Kintzheim,最后抵达Selestat。这些小镇都不大,只有一条主要街道。与卢瓦河谷及美国那帕和苏诺玛的酒庄不同,这些小镇的酒庄没有深宅大院,没有大片葡萄园环绕,只是一座座临街而立的大房子。稍具规模些的,有一个可停5到10辆车的院子。然而在这里,可以免费品尝酒庄出售的所有葡萄酒。我曾造访那帕的酒庄和加州南部的酒庄,其气派远非阿尔萨斯的可比,但品酒不但要交钱,且只有五种酒可尝。比较起来,我更喜欢阿尔萨斯的平易近人。
阿尔萨斯的酒以白葡萄酒为主,红酒只有一个黑品乐(Pinot Noir),过淡。白酒较有名的有雷思令(Riesling)、特凯灰品乐(Tokay Pinot Gris)和麝香(Muscat),总体偏甜。我比较喜欢的是雷思令和格兰柯鲁。
二00三年四月二十日,星期日
继续葡萄酒庄之旅。但在品尝了众多酒庄之后,我已感觉疲倦,于是决定当晚返回荷兰。最后一站是Selestat,阿尔萨斯中部的一个小城(在阿尔萨斯要算大镇)。到时已是傍晚,而且是周日,城里冷冷清清。寻找餐厅时走马观花地看了教堂,老市政厅和城中心的几处景点。经过市政厅时,突然听到头上似有泼水的声音。抬头上望,顶端有一硕大鸟窝,一只不知名的大鸟刚刚让自己的肚子舒服一下,所幸没有方便到我们身上。如果国内哪个市政府大楼顶上有这么大的鸟窝,不知会有什么下场。也许会因此演绎出许多故事,也说不定。
在Selestat享用了此次阿尔萨斯之旅的最后一顿美食。结论是:不可轻信地方特色菜,山民的饭菜(地方特色)多半比较粗糙、简陋;要吃好还是得在具一定规模的城镇的好餐厅。
20日凌晨回到家中。疲倦但很兴奋,久久无法入睡。
写于2003年4月底